文章摘要:
天台山以山闻名,海艾是山区一种常见的草,若不是当地民众端午节有插艾驱邪的习俗,这种草并不受人待见。天台县一位名叫郑丽敏的女性,为自己治病时,从古籍上发现了海艾的奥
大山女人倾心海艾无惧艰难,郑丽敏:一生只种一棵草
天台山以山闻名,海艾是山区一种常见的草,若不是当地民众端午节有插艾驱邪的习俗,这种草并不受人待见。天台县一位名叫郑丽敏的女性,为自己治病时,从古籍上发现了海艾的奥妙,开始与海艾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6年多时间的打拼,这位大山女人终于将这棵差点被人遗忘的艾草,做成一种产业,送入了人们养生保健的大雅之堂。
郑丽敏在艾草基地查看艾草生长情况
进入梅汛期后,每逢天气晴好,天台县的4个海艾种植基地,便会加紧收割、晾晒,走近基地,艾草的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
突破人才困境“三顾茅庐”寻专家
郑丽敏出生在南屏山区,自小喜欢中医文化,业余时间自学中医。2001年,做了母亲后的她突然发胖,胖得连走路都气喘。看了许多医生仍不见疗效,她便尝试用海艾治疗,竟然被治愈。
天台乡间多的是海艾,郑丽敏心中闪过一念:推广海艾,让更多的人受益。根据典籍记载,海艾是我国古老的四大名艾之一,这让她倍增底气。
刚开始,郑丽敏的愿望是办一家艾灸馆。但她在权威科研机构工作的研究员朋友给她泼了冷水,对方对当前社会和市场状况进行研判后,认为这行业目下并无多大奔头。
郑丽敏不死心,她在打听到湖北有个叫卢金清的大学教授是大名鼎鼎的艾草专家后,便多次登门拜访。不巧的是,居然一次也没遇到。在得知专家到某地开会,她便专程赶去“拦截”,挚诚之举打动了对方。但专家对郑丽敏递上的海艾,并不以为然。
郑丽敏(右)和专家在实验室
郑丽敏恳请专家对海艾的性能进行检验。专家拗不过郑丽敏,把海艾送进实验室。权威鉴定结果显示,典籍上记载的海艾的确有着非同一般的保健效果。
专家动心了,同意担当郑丽敏的首席研发一职。郑丽敏的底气足了:“艾灸馆不办了,要做就做更有科技含量的!”她决定利用科技手段对艾草进行精深加工,生产艾草系列产品。
突破供应困境小“艾”大爱出好草
有了技术后盾,2014年,郑丽敏开始采购原料,但外地的原料到货后,她却发现大多有质量问题,最后只能就地销毁。
郑丽敏开始探索海艾种植。海艾这种看似不起眼的草,当地田间地头并不少见。但种植起来,还真不容易。刚开始,天台并无人规模种植。郑丽敏找到三合镇,雇附近的农民种植。
“艾草适宜疏松土壤。我们大意了,选的那块土地是黏土,天不下雨、不浇水,土块发硬,艾草根本长不起来。”由于缺少种植经验,开门炮没有打响。郑丽敏知道,没有稳定原材料的供应,创业就只能是画饼。
郑丽敏重新审视并扩大海艾种植基地。她回到老家南屏乡,对乡亲们说:“如果愿意种的,我们免费提供种苗。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使用农药。”
当时的南屏山区,生态虽好,但交通相对不便。她不是没有顾虑,因为家乡情结,即使成本增加不少,她仍毅然决然选址南屏。常年在家的南屏乡翠东村村民郑立地就尝到了种艾草的甜头,他种了近一亩地,无需种子、除草、施肥,到手的两三千元都是纯收入。而让村民感到放心的,是与企业签下的艾草购销合同。他们确信,这不是草,而是“宝”。
艾草种植基地
在始丰街道上裘村,郑丽敏按中药标准化要求打造艾草基地。基地位于该县美丽乡村精品线上,郑丽敏有意将种植基地的健康文化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基地中,规划了一条海艾观光道、一个艾草博物馆。
目前,郑丽敏已在县内不同区块建了4个种植基地,面积约千亩,一年可收获25万公斤艾草。
这边供应解决了,那边产能却暴露了短板,郑丽敏损失的原料不是个小数目。经过持续的研发攻坚,2016年,产品实现批量生产,她这才缓了口气。
突破销售困境创新产品谋新业
克服了产能难题,2017年,郑丽敏再度陷入发展的漩涡。原来,海艾产品在归类批文上碰到了难题。当时,国家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扶持政策刚开始实施,很多条款正在完善。
拿不到批文,销售渠道就无法打开。眼看着仓库爆满,郑丽敏忧心如焚。危急时刻,当地政府出手扶了一把,既提供政策支持,又解决实际问题。有道是好事逢双,就在这一年,郑丽敏拿到了梦寐以求的产品归类批文。
拿到了“妆字号”产品的“身份证”,对郑丽敏来说还只是第一步。这个做事专注的大山女人暗下决心,在原有的7个产品的基础上,成功研发其他保健类、食用类、清洁类、洗护类等四大类二十多种产品,并瞄准了“消字号”“健字号”目标。
难题一一被突破,郑丽敏创业步入了快车道。近几年,她已在工业园区内建起了5000多平方米的提取车间,并加强了与国内多所知名中医大学及科研机构的深度战略合作。
盛夏,正是半年度海艾收割的一个高峰期。厂区内,工人们正在晾晒刚收割的海艾。郑丽敏拿起一根艾草说:“叶片可以提炼精油、制作艾绒,茎秆可做熏香,可以说海艾全身都是宝。我不只是销售产品,我要让人们享受更多的健康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