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艾草种植企业达2676家、艾草生产加工企业2396家,艾灸馆12855家、中医养生馆4460家,从业者人数不计其数……”这些指标大约以每年16%的速度快速增长,整个行业
6月8日,近3000名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日本、韩国、美国的艾草经销商、种植户、艾灸从业者,涌向山东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参加为期3天的第二届世界艾草产业大会暨世界艾灸之都中国·潍坊(峡山)艾灸文化节,共话艾草产业、助推未来发展。

本届节会是在潍坊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指导支持下,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艾灸保健推广委员会、潍坊市峡山区卫计局主办,北京大医堂国康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国际灸法大会组委会、潍坊峡山绿色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山东艾福堂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冠名的。
节会规模宏大,气氛热烈,透出的行业发展和变化信息更是令广大从业者备受鼓舞、信心陡增。
一变:规模扩大、区域拓展
最近几年,特别是自2017年第一届世界艾草产业大会举办以来,艾草产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纷纷将其作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健康扶贫的重要项目之一加以助推。比如,出台相关产业政策,给予资金补贴等。因此,艾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会上,世界艾草产业大会秘书长崔文军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艾草种植企业达2676家、艾草生产加工企业2396家,艾灸馆12855家、中医养生馆4460家,从业者人数不计其数……”这些指标大约以每年16%的速度快速增长,整个行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本届大会,有全国十大艾草品牌主产地代表组团参会,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6家艾灸企业携带最新艾灸产品集中参展。
艾草产业的发展,除了数量的上升,还呈现出区域分布的扩展。
以往,以河南南阳和湖北蕲春为首的两大艾草产业集聚区一直占据着行业的寡头地位。伴随各地政府对艾草行业扶持力度的逐渐加大,这几年艾草产业正由中部产业集聚区,逐渐向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地区转移,如浙江海艾、湖南湘艾、陕西吴堡艾、宁夏皇甫艾、贵州黔艾、安徽皖艾、广东红艾,以及山东、新疆、甘肃、内蒙、云南、四川等多个地区,均呈现出大规模种植艾草的繁荣景象。
二变:从一产独大到三产融合
另外一个可喜的变化,就是艾草产业已从一产独大,步入三产融合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艾草加工是生态产业,也是富民项目。一株小小的艾草,从田间到车间,从工厂到市场,经过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网络化销售、资本化运作的业态组合的“神奇之旅”之后,长成了一棵“致富大树”。
就其作用而言,在世界艾草产业大会会长纪凯看来,“艾草产业正在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推手、精准扶贫手段、特色产业规划、传统文化回归、康养旅游产品等六个方面,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除了艾草产地的多样化和规模化,像艾草优良品种的培育、艾草药理药性研究,以及艾草相关产品的研发、精深加工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方向的发展,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艾草必将融入社会多产业、多领域,在中医药振兴的大背景下,艾灸产业将大有可为。”纪凯表示。
三变:由雷同化向特色化发展
对于艾草产业未来的发展,纪凯指出,由区域艾灸产业变成区域地标和文化符号,由雷同化发展向特色化发展转变是一个方向。
以山东潍坊峡山区艾草产业发展为例,当地政府利用两年的时间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可谓迅速。首先,当地壮大艾灸事业,建成全球首家热敏灸小镇,做到全民艾灸知晓率超过80%,艾灸使用率超过60%,艾灸普及率在全国乃至世界均处于领先水平。其次,把艾草产业与艾灸事业同步抓,建成中国艾·大健康运营中心,依托山东艾福堂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整合艾灸产业链条,配套中医适宜技术培训、高端康养、艾灸产品研发生产、艾灸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等功能,其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这个案例成为艾草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独特的现象。
潍坊峡山区全民艾灸发展模式,不仅成为潍坊峡山区一个特色产业符号,也为艾灸在健康扶贫、精准扶贫方面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典型,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