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蝶形红斑由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而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不足,虚火上炎,兼因腠理不固,外热入侵,热毒入里,瘀阻脉络,内伤于脏腑,外伤于肌肤而发病。
蝶形红斑概述
蝶形红斑是指在患者面部以鼻梁为中心,两侧面颊对称性分布的皮损,颜色淡红色或鲜红色,如同一只蝴蝶,故称为蝶形红斑.本病的发生主要由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虚而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不足,虚火上炎,兼因腠理不固,外热入侵,热毒入里,瘀阻脉络,内伤于脏腑,外伤于肌肤而发病。
蝶形红斑
本症在古代医籍中无明确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的“阴阳毒”、“痹证”、“水肿”、“心悸”等范畴。
本症在临床上主要见于现代医学的系统型红斑狼疮等疾病。
蝶形红斑病因与症状
(1)热毒炽盛:面部蝶形红斑,颜色鲜艳,皮肤紫斑,伴有高热,烦躁口渴,神昏谵语,抽搐,关节肌肉疼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腻,脉洪数或细数。
(2)阴虚火旺:斑疹颜色黯红,伴有不规则发热或持续性低热,手足心热,心烦无力,自汗盗汗,关节肌肉疼痛,舌红苔薄,脉细数。
(3)脾肾阳虚:斑疹颜色黯淡,面色无华,眼睑、下肢浮肿,腰膝疫软,面热肢冷,口干不渴,尿少,舌体淡胖,苔少,脉沉细。
(4)脾虚肝旺:皮肤紫斑,胸胁胀满,饮食减少,头晕头痛,耳鸣失眠,月经不调或闭经,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弦。
(5)气滞血瘀:斑疹颜色晦黯,出现鳞屑、毛囊角质栓,同时出现皮肤萎缩,伴倦怠乏力,舌质黯红苔薄白,脉沉细。
蝶形红斑病因分析与诊断
(1)热毒炽盛与阴虚火旺:两者均为热证,前者为实证,后者为虚证,热毒炽盛证主要是由于外感热毒,热邪入里出现面部蝶形红斑,皮肤紫斑,伴有高热、烦躁口渴、神昏抽搐等症状:阴虚火旺主要是由于阳亢阴虚,虚火上攻,出现面部蝴蝶形斑疹,同时出现低热、盗汗等症状。
(2)阴虚火旺与脾肾阳虚:前者属于阴虚火旺,为热症,为阳亢阴虚,虚火上攻,出现面部蝴形斑疹,同时出现低热、盗汗等症状:后者属于阴盛阳虚,为寒症,由于外邪入里或劳倦内伤、久病虚损均可导致脾肾两脏阳气虚衰,不能荣养温煦肌肤,面部蝶形红斑颜色黯淡,面色无华,伴有下肢浮肿,肢冷等症状。
(3)脾肾阳虚与脾虚肝旺:脾肾阳虚由于脾肾阳气虚弱,以斑色黯淡、面色无华、四肢发凉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脾虚肝旺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肝火横逆犯脾.出现面部紫斑.伴有胸胁胀满、饮食减少、头晕耳鸣等症状。
(4)脾虚肝旺与气滞血瘀:脾虚肝旺临床表现为脾气虚弱$DBT火旺盛的症状,如饮食减少、乏力和头痛、耳鸣和口苦等:气滞血瘀表现为气机阻滞和血行瘀阻的症状,如倦怠乏力、皮肤晦黯无华、舌质黯红有瘀斑等,虽然出现乏力、皮肤无华等脾虚症状,但是主要是由于气机阻滞引起,而不是由于气血虚弱引起,临床上应当进行详细鉴别。另外在临床上,蝶型红斑还应当与妊娠斑、雀斑等病症进行鉴别:
402黄褐斑:面部皮肤出现局限性淡褐色或褐色的色素沉着,以皮损对称分布,形状大小不定,无自觉症状。
402雀斑:鼻面上的一种黄褐色斑点,是一种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402妊娠斑:妇女怀孕后,血液中雌激
素、孕激素或促黑色素细胞激素等水平增高,使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加,黑色素增多,常在妊娠早、中期间出现,并逐渐加重至足月,产后会逐渐消失。
注:梅花针叩刺华佗夹脊穴。
蝶形红斑艾灸疗法
取大椎、中极、关元、阴交、神阙、中脘、中渚、支沟、神门、中府、合谷、曲池、太冲、期门、涌泉、太溪、肺俞、膈俞、肾俞、膀胱俞、三阴交、血海、天枢、归来、足三里、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第1天 |
中脘 |
54 |
50 |
单穴 |
|
足三里 |
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2天 |
期门 |
52 |
40 |
双穴 |
|
太冲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3天 |
肾俞 |
54 |
60 |
双穴 |
|
关元 |
54 |
60 |
单穴 |
|
太溪 |
48 |
30 |
双穴 |
第4天 |
肺俞 |
54 |
50 |
双穴 |
|
中府 |
52 |
5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5天 |
膈俞 |
54 |
50 |
双穴 |
|
血海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6天 |
大椎 |
52 |
40 |
单穴 |
|
曲池 |
48 |
30 |
双穴 |
|
合谷 |
48 |
30 |
双穴 |
第7天 |
中极 |
54 |
60 |
单穴 |
|
膀胱俞 |
54 |
5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8天 |
劳宫 |
52 |
30 |
双穴 |
|
涌泉 |
52 |
6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9天 |
中渚 |
48 |
30 |
双穴 |
|
神门 |
48 |
30 |
双穴 |
|
归来 |
52 |
50 |
双穴 |
第10天 |
支沟 |
48 |
30 |
双穴 |
|
天枢 |
54 |
50 |
双穴 |
|
三阴交 |
48 |
30 |
双穴 |
注:梅花针叩刺华佗夹脊穴。
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每日灸1~2次,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本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患者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要注意饮食起居,避免日晒,夏日应特别重视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外出时应戴遮阳帽、撑遮阳伞或搽避光药物。避免感冒、受凉,冬季对暴露部位应子以保护,如戴手套、穿厚袜及戴口罩等,避免使用易诱发本病的药物,如青霉索、链霉素、磺胺及避孕药等,皮损处忌涂有刺激性的外用药,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品,水肿者应限制钠盐的摄入,加强饮食营养,多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劳逸结合,加强身体锻炼,但避免劳累,病情严重者应卧床休息。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