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口唇颤动又称”唇阔”、“唇风”,俗称“驴嘴风”,可发生于上下唇,以下唇颤动较常见,好发于秋冬季节。本症多因胃火挟风、脾虚血燥所引起。常涉及现代医学中的中风后遗症、
口唇颤动概述
口唇颤动
口唇颤动又称”唇阔”、“唇风”,俗称“驴嘴风”,可发生于上下唇,以下唇颤动较常见,好发于秋冬季节。本症多因胃火挟风、脾虚血燥所引起。常涉及现代医学中的中风后遗症、帕金森综合征等病。
口唇颤动病因与症状
(1)胃火挟风:初起嘴唇发痒,皮肤发红,局部有灼热感,继则出现嘴唇颤动,大便秘结,舌苔黄澡,脉象弦滑。
(2)脾虚血燥:初起下层发痒,色红作肿,继而口唇干裂,痛如火烧,又似无皮之状,唇颤,大便干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口唇颤动病因分析与诊断
胃火挟风口唇颤动与脾虚血燥口唇颤动:二者发病初期皆出现下唇发痒,唇红作肿的症状,但前者属胃火,后者为血燥。胃火挟风唇颤,胃火可由外感风寒或风热,表邪未解,入里化热,热传阳明而发生:亦可因素食辛辣厚味,胃腑蕴热而致,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环唇,胃经实火循经上传,与外风相合,风火相煽,故可发生口唇颤动。血燥可因感受秋季燥邪(温燥或凉燥),或误服苦寒,温燥之品,耗伤阴血化燥所致。
唇为脾之华,唇属足太阴脾经,脾虚血燥生风,故可出现口唇抖动。二者临床皆见热象,但胃火为实证,血燥之热象,属阴血耗伤化燥所生之虚中夹实证。其口唇疼痛:胃火所致者,显肿痛,局部有灼热感:血燥所致者,口唇干裂而痛。其大便不通:胃火者,系阳明胃府热邪炽盛,大便燥结成实,下挟口属足阳明胃经,上唇挟口属手阳明大肠经,故大便秘结时日越多,往往口唇颤动、肿痛之势愈重,腑气一通,其势立减:血燥生风致颤者,系脾津不布,手阳明大肠津液不足,大便滞涩难解,无“痞”、“满”、“燥”、“坚”、“实”等阳明腑实证表现。
艾灸疗法
取腰阳关、身柱、中极、关元、气海、神阙、水分、中脘、神门、列缺、合谷、曲池、上关、风池、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太溪、照海、肾俞、委中、申脉、地仓、大迎、足三里、冲阳、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