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口唇为脾之外候,人以脾胃为后天之本,不宜受伤,如初发热即见口唇焦裂,此毒气攻脾,乃恶候也。本症多由胃热津伤、阴虚火旺所致。
口唇焦裂概述
口唇焦裂,以口唇出现裂纹、疼痛渗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状。亦称“唇裂”。常涉及现代医学中的慢性唇炎、剥脱性唇炎等病。
口唇焦裂
口唇为脾之外候,人以脾胃为后天之本,不宜受伤,如初发热即见口唇焦裂,此毒气攻脾,乃恶候也。本症多由胃热津伤、阴虚火旺所致。
口唇青紫是指口唇出现青紫色,颜色有深有浅。本症常涉及现代医学中的心绞痛、支气管哮喘或急性中毒等病。
唇色紫黯或紫红属热,多见于血分热盛或血瘀证。青紫属寒(与紫绀同义)。
口唇焦裂病因与症状
(1)胃热津伤:唇部干燥皱揭,赤肿,伴口渴引饮,口臭,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2)阴虚火旺:唇赤,干燥皱裂,颧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虚烦不眠,小便黄,大便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1)脾阳虚弱:口唇青紫,食少纳呆,食后腹胀,便溏,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沉。
(2)寒犯少阴:唇青微紫,面色黑,头晕目眩,动则气喘,手足冷,或见腰膝疫软,舌质淡,苔水滑,脉沉紧。
(3)痰浊内阻:口唇青紫,伴见咳喘,痰鸣,痰黄稠,或痰白清稀,甚至张口抬肩,不得平卧,舌苔黄腻或舌苔白腻,脉数或滑。
(4)气滞血瘀:口唇青紫,面色淡青或黯红,伴有胸闷,时有刺痛,或胸胁胀满,口苦,气短,心慌,舌有瘀斑,苔薄,脉沉涩而缓。
口唇焦裂病因分析与诊断
(1)胃热津伤口唇焦裂:本证多因热邪在表不解,入里化热,或多食辛辣肥甘厚味等原因引起,唇为脾之外候,足阳明胃经挟口环唇,胃经热盛,灼伤津液,口唇失养,发为唇裂。临床上常伴有口渴引饮,口臭,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等阳明实热之证。
(2)阴虚火旺口唇焦裂:本证多由急性热病耗伤阴精,或情志因素,五志过极,化火耗伤阴液,或过量服用温燥之剂,导致阴虚火旺,虚火上炎,灼伤口唇,出现口唇焦裂。临床上常伴有颧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虚烦不眠,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内热之象。本证与胃热壅盛口唇焦裂,二者均出现热象,但前者为实热所致,后者为虚热所致,临床表现不同,不难鉴别。
(1)脾阳虚弱口唇青紫与寒犯少阴口唇青紫:前者病位在脾,脾阳不振,清阳不能上荣于唇,久之可见口唇青紫。寒犯少阴,阴寒内盛,命门火衰,阳气不运,口唇出现青紫色。二者的区别,脾阳虚弱口唇青紫较寒犯少阴轻,并伴有腹胀,纳少,便溏,手足不温等脾阳不振之象:寒犯少阴则伴有手足逆冷,面色黑,动则气喘,手足冷,或见腰膝疫软,舌质淡,苔水滑,脉沉紧等阴寒内盛,肾阳虚之象。
(2)痰浊内阻口唇青紫与气滞血瘀口唇青紫:二者均属实证。痰浊内阻口唇青紫,多由素有痰疾,肺气不得宣降,不能输布津液,津液聚集生痰:脾主运化津液,脾虚不能运化水液,聚湿生痰。伴有咳喘,痰鸣,痰黄稠,或痰白清稀,甚至张口抬肩,不得平卧,舌苔黄腻或舌苔白腻,脉数或滑等痰湿内阻之象。气滞血瘀口唇青紫,多因情志失调,阻滞气机,气机不畅,瘀血内阻,气血不能上荣于口面,故可见口唇青紫。伴有胸闷,时有刺痛,或胸胁胀满,口苦,气短、心慌,舌有瘀斑,苔薄,脉沉涩而缓等气滞血瘀之象。
艾灸疗法
取关元、阴交、神阙、中脘、廉泉、承浆、尺泽、列缺、太冲、期门、太溪、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阴陵泉、地仓、足三里、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