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牙龈溃烂病初起,牙龈红肿灼痛,二三日后即出现齿龈边缘糜烂,牙龈出血,伴恶寒发热,头痛,小便黄,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牙龈溃烂概述
牙龈溃烂
牙龈溃烂,又称牙疳,是指牙床周围组织破溃腐烂疼痛。牙疳是因风热邪毒,或寒湿凝滞牙龈所致。本症多见于西医学的坏死性龈口炎、急性化脓性齿龈炎等病.

牙龈溃烂病因与症状
(1)风火:病初起,牙龈红肿灼痛,二三日后即出现齿龈边缘糜烂,牙龈出血,伴恶寒发热,头痛,小便黄,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2)火毒:口腔疼痛较剧,牙龈红肿糜烂范围较大,渗血,表面覆灰白或黄绿色假膜。发热,口臭,口中痰涎壅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3)阴虚邪恋:病程日久,口腔疼痛,龈肉腐坏,牙根宣露,牙齿松动,龈缘时流脓水。并见形体虚弱,口咽干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牙龈溃烂病因分析与诊断
(1)风火牙龈溃烂:多由于平素胃有积热,复感外邪,风热之邪侵袭牙龈而发,临床上常伴有外感风热之邪之证,如恶寒发热,头痛,小便黄,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等症。
(2)火毒牙龈溃烂:本证多因食肥甘腻,导致胃肠积热,上炎口腔,而发为牙龈溃烂,所以其疼痛较甚,牙龈红肿糜烂范围较大。可见渗血,伴见发热,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等胃热积聚之象。
(3)阴虚邪恋牙龈溃烂:常由久病体虚,疾病经久不愈,阴津耗伤,邪气亢盛,阴虚邪恋,导致本症的发生。临床以口腔疼痛,牙龈腐烂,经久不愈,牙齿松动为主要表现。伴有形体消瘦,口干咽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等阴虚之证。

艾灸疗法
取神阙、外关、角孙、少海、颧髎、合谷、风池、悬钟、厥阴俞、大迎、足三里、冲阳、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