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四肢肿胀是指上下肢浮肿发胀的一种症状。可表现为四肢同时肿胀,也可仅表现为上肢或下肢,或偏于一侧的肿胀。
四肢肿胀概述
四肢肿胀是指上下肢浮肿发胀的一种症状。可表现为四肢同时肿胀,也可仅表现为上肢或下肢,或偏于一侧的肿胀。

四肢肿胀
可见于现代医学的经脉血栓形成,淋巴管阻塞如丝虫病,水肿,以及某些过敏性疾病等。
四肢肿胀病因与症状
(1)湿热蕴结:四肢肿胀,关节肿痛,肌肤灼热,皮肤颜色发红发亮,伴发热,口渴,烦闷不安。舌苔黄腻少津,脉滑数。
(2)气滞肌表:四肢浮肿,按之即起,似有弹性,皮肤颜色苍白,或者兼见胸胁胀闷,善太息等。舌质淡,苔白,脉弦。
(3)寒湿凝滞:四肢关节疼痛,痛有定处,四肢肿胀,手足笨重,活动不便,舌质淡,脉濡缓。
(4)气虚血瘀:四肢肿胀,按之难起,或肢体麻木不仁,举动无力,或双下肢肿胀,皮肤有紫色瘀斑,手足清冷,甚至可半身不遂,舌淡白,或有瘀斑,脉弦涩。
四肢肿胀病因分析与诊断
(1)湿热蕴结型与气滞肌表型:一为素体阳气偏盛,复感受风寒湿邪侵袭,热为寒郁,日久则寒亦化热而致。一为因情志不遂,复感受外邪侵袭肌表,营卫失调,气机郁滞所致:湿热蕴结四肢肿胀因湿热郁阻络脉,气血运行不畅,凝滞于经络。故见四肢肿胀,又因热为阳邪,故见关节肿痛,局部灼热红肿等。而气滞肌表四肢肿胀乃因气机郁滞于静脉,营卫不通,而致肢体浮肿及发胀,因偏于气滞,所以按之即起。二者相比较,兼症不同,前者常伴有发热,畏风、口渴、烦闷不安等热盛表现。后者兼见有胸胁胀闷,善太息等肝气郁滞的表现。
(2)寒湿凝滞型与气虚血瘀型皆属阴证。但寒湿凝滞四肢肿胀乃寒湿为患,因寒湿凝滞,湿浊停滞于经脉之中,而见四肢肿胀,关节沉重,手足笨重。气虚血瘀四肢肿胀则是由于气虚血瘀,经脉不通,见四肢肿胀,按之难起,肌肤麻木,皮肤有紫斑,并且其症状有朝轻暮重的特点。
四肢肿胀一症病因虽多与风寒湿邪有关,但因人体素质不同,有偏热偏寒之异,因此当辨清寒热虚实。
艾灸疗法
取命门、曲骨、关元、气海、阴交、神阙、中脘、章门、期门、京门、悬钟、照海、复溜、阴谷、膈俞、肾俞、大肠俞、志室、三阴交、天枢、水道、足三里、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