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肘尖穴为经外奇穴名;肘尖穴位于肘后部,屈肘,在尺骨鹰嘴的尖端;可针可灸。八邪穴的功效与作用:肘尖穴有化痰消肿、通经活络的作用功效。
肘尖,经外奇穴。肘,指肘关节。尖,高或顶端的意思,肘尖穴位于尺骨鹰嘴的尖端,故名。肘尖穴的准确位置位于胳膊肘处,屈肘时,位于尺骨鹰嘴的尖端。
【简易取穴】
屈肘,摸到肘关节的最尖端处,即为此穴 。

【名词解析】
“肘”,指肘关节。“尖”,高或顶端的意思,肘尖穴位于尺骨鹰嘴的尖端,故名“肘尖”。
【功效主治】
增强手臂关节灵活性。主治淋巴结核、痈疔疮疡。
【配伍治病】
肘尖穴配睛明穴、攒竹穴、委中穴、合谷穴治目风肿痛。
【养生妙法】
气血亏虚引起的淋巴结核,手术治疗后,选用由黄精、何首乌、黄芪、蜂蜜等制成的益气养血膏外敷肘尖,有很好的疗效。
肘尖穴的具体位置
【取穴位置】
位于胳膊肘处,屈肘时,位于尺骨鹰嘴的尖端。

【解剖位置】
有浅筋膜;肘关节动脉网;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
肘尖穴的作用
【功能主治】
瘰疬、痈疽、肠痛、疔疮等。
【穴位配伍】
配睛明、攒竹、委中、合谷,治目风肿痛。
部位:在肘后,尺骨鹰嘴的尖端。
适应证:常用于瘰疬,痈疽;目痛,目翳。
操作:常用灸法。
按摩手法:将食指中指并拢,用两指指腹揉按肘尖穴3~5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痈疽、疔疮等。

[备注]
1,出处《窦太师针经》(肘尖二穴,在手尖肘大骨尖上是穴。禁针,灸七壮。治眼目疼痛,上星翳膜,冷泪常流,风沿烂眼。)《奇效良方》卷五十五(肘尖二穴,在手肘骨尖上,是穴屈肘得之。治瘰疬,可灸七壮。)
2,名实考“肘尖”一穴用于临床早见于《备急千金要方》,然而“肘尖”有大小之别,小“肘尖”者指肱骨内上髁,为小海穴;大“肘尖”者指尺骨鹰嘴,有时也指天井穴。明清医籍也将奇穴之“肘尖”称作“大肘尖”,以免与经穴之“肘尖”相混。今人不察,将此大小“肘尖”皆归入奇穴类。灸肘尖治疗瘰疬,见于宋代《百一选方》,明确载于腧穴文献者,则见于明代《奇效良方》,而在《窦太师针经》,以天井穴治瘰疬,以肘尖治眼疾,《医学纲目》所载之金元针灸书同此。明代吴崑将《窦太师针经》肘尖穴主治增入《奇效良方》的主治,折中作“与肩鹘并灸治瘰疬”。
3,临床应用举例
(1),治肠痈:屈两肘尖头骨,各灸百壮,则下脓血者愈。又云正灸肘头锐骨,(《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千金翼方》)
(2),灸瘰疬法:以手仰置肩上,微举肘取之,肘骨尖上是穴。随所患处,左即灸左,右即灸右,艾炷小箸头许,三壮即愈。复作,即再灸如前,不过三次,永绝根本。(《百一选方》卷十六《世医得效方》卷十九)
(3),葛仙翁治霍乱已死,诸般符药不效者,云:此法特异起死回生,不在方药,大抵理趣精玄,非凡俗所知。急灸两肘尖,各十四炷,炷如绿豆大,依图取穴。(《备急灸法》《痈疽神秘灸经》)
(4),左耳根肿核者,名曰惠袋疬:翳风二穴后溪二穴肘尖二穴。(《针灸大全》卷四)
(5),项生瘰疬,绕颈起核,名曰蟠蛇疬:天井二穴风池二穴肘尖二穴缺盆二穴十宣十穴。(《针灸大全》卷四)
(6),乳腺增生:火针肘尖穴,结合辨证配穴,治疗34例,总有效率88.24%针灸临床杂志,2011(4):24-25]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