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解溪穴在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左右各1穴。解溪穴为足阳明胃经的经穴。经穴主要用于循经远道作为配穴,用于寒热、喘咳等。
解溪穴为足阳明胃经火穴,是经气所行之处,具有泄胃火、清头目、通络止痛之功,主治头痛、眩晕、眉棱骨痛、头面水肿、目赤等。如《针灸大成》载本穴治头风、面赤、目赤、眉棱骨痛不可忍。
解溪穴的准确穴位图
定位取穴: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左右各一。
简易找穴法
穴在足踝部,当系解鞋带之处。穴处两筋(足趾长伸肌腱与足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如溪谷之状,故名解溪。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取穴,足部背伸时,在踝关节上方可见两个明显绷起的大筋,在两大筋之间,按之酸痛明显处即为本穴。
主治功效:
此穴具有舒筋活络、清胃化痰、镇惊安神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牙痛、头痛、眩晕、目赤、腹胀、便秘、癫狂、头面浮肿、下肢痿痹、脚腕无力等。
解溪穴的作用
扭伤疼痛什么办法可以缓解这种疼痛吗?在踝关节背侧有一个大的凹陷处,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解溪穴,当踝关节扭伤时,按揉这个穴位,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缓解作用。
适宜疗法:
1、按摩,用拇指指腹向内用力按压解溪穴,每次1~3分钟。
2、针刺,直刺0.5—0.8寸。
3、艾灸,艾炷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特别提示:
1、刺激解溪穴,缓解前额或眉棱骨疼痛。引起头痛的病因及机理十分复杂,在对症治疗上,中医按经脉将头痛主要分为四经论治,即前头痛为阳明经头痛,偏头痛为少阳经头痛,后头痛为太阳经头痛,巅嵿痛为厥阴经头痛。解溪穴能清宣阳明经气,可缓解前额或眉棱骨疼痛。
2、刺激解溪穴,清火去热。有的时候,明明没有蛀牙,可是牙齿却非常疼。不但牙疼,而且心烦、眉棱骨痛、眼睛还布满了红丝,或者脸色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泛灰黑色,并伴有浮肿的现象。如果这样的话,那就赶紧按摩解溪穴,可以缓解上述症状,还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调理效果。
3、解溪配条口、丘墟、太白,有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膝股肿痛,脚转筋;配血海、商丘,有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腹胀;配商丘、丘墟、昆仑、太溪,有舒筋活络的作用,主治踝部痛;配丘墟、商丘,治踝关节痛;配条口、丘墟、太白,治膝股肿、胻酸转筋;配阳跷,治癫疾。
解溪穴,保护踝关节的卫士,清火去热的大穴
解溪穴,保护踝关节的卫士,清火去热的大穴
解溪穴,保护踝关节的卫士,清火去热的大穴。
【古代记述】治疗头痛,眩晕,眼疾,头面浮肿,腹胀,便秘,足膝痛或痿痹,癫疾,霍乱,转筋,热病汗不出,善噫,胃热谵语,疟,惊悸,股膝重,筋痹,面目赤,口痛啮舌,足胫虚肿,气逆等。
1.《针灸甲乙经》:“热病汗不出,善噫,腹胀满,胃热谵语,解溪主之。”
2.《备急千金要方》:“解溪、阳跷主癫疾。”
3.《百症赋》:“惊悸怔仲,取阳交、解溪勿误。”
4.《针灸大成》:“厥气冲腹:解溪天突”“风浮身肿:解溪”“头风,面目赤:通里解溪”;“解溪穴,治内吊惊,(一名鞋带风)”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