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上亢头目胀痛与肝火犯胃头目胀痛:二者均与肝有关,然前者为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其病机是肝肾阴虚,属虚;后者为肝气郁滞、肝郁化火,肝火上炎,其病机则由于
头目胀痛
【概述】头目胀痛是指单侧、两侧出现的头部和眼部胀痛,病程日久、失治、误治可导致目盲。
本症与内科中的“雷头风”、“偏头风”易于混淆。“雷头风”、“偏头风”虽有头胀疼痛,或一侧头痛,但没有目睛受损之候,临床应予鉴别。
【症状】
(l)痰湿上逆:头痛,目胀,视物昏暗,瞳神散大,伴恶心,呕吐清水痰涎,或胸闷身重,纳呆,渴不欲饮,苔白腻或黄腻,脉濡细或滑数。
(2)肝火犯胃:头痛偏甚如劈,目珠胀痛欲脱,瞳神散大,视力骤降,伴有烦躁易怒,口渴欲饮,呕吐频作,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等一系列火热实证。
(3)肝阳上亢:头痛一侧偏重,目珠胀痛,瞳神或大,视物模糊,可见虹视,头晕泛恶,口干咽痛,舌红苔薄,脉弦细。
(4)阴虚火旺:头痛头晕,目珠胀痛,瞳神或大,两眼昏花,可见虹视,心慌心悸,夜寐不安,五心烦热,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病因分析与鉴别】
(l)痰湿上逆头目胀痛:多为痰饮内盛之体,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阳虚湿困,湿浊上蒙清窍,阳气不得上荣头目而致。然其有热化寒化之别,中焦气虚,或进食生冷,湿从寒化,寒痰上蒙清窍而见本症。脾失健运,胃气不降,故呕吐清涎,舌苔白腻,脉濡细。若素体阳盛或胃有蕴热,湿从热化,痰热上蒙清窍而见本症。中焦痰热阻滞,浊阴不降,故头晕、恶心呕吐,津液不能上乘,故口渴反不欲饮,舌苔黄腻,脉滑数。寒化热化的鉴别在于:寒化症状为呕吐清涎,头痛,苔白腻,脉濡细;热化症状为恶心呕吐,口渴反不欲饮,头晕,苔黄腻,脉滑数。
(2)肝火犯胃头目胀痛:多为素性急躁,暴怒伤肝之人,怒则气上,肝火旺盛,上灼清窍,故头目胀痛,瞳神散大,视力骤降。肝胆经上行于头侧,故头痛如劈,目珠胀痛;情绪波动则肝郁化火,故常随情绪波动而阵作;肝火横逆犯胃,故呕吐频作;肝火内盛,故舌红苔黄,脉弦滑。
肝火犯胃头目胀痛与痰湿上逆头目胀痛:虽均有头目胀痛与呕吐之症,然其病因病机不同。前者病势急重,主要是由于肝火犯胃,火性炎上而致,后者病势较缓,主要是由于脾虚痰湿阻逆,清窍被蒙而致。二者不难鉴别。
(3)肝阳上亢头日胀痛:多为素体肝肾阴虚之人,肝肾阴虚则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清窍被扰,故可见虹视及瞳神或大;脉络受阻,不通则痛,故可见头目胀痛;肝阳上亢,热盛生风,故头晕泛恶,肝阴耗伤,故视物模糊。肾阴亏虚故腰膝痠软。伴见口干咽痛,舌红苔薄,脉弦细等阴液亏损之症。
肝阳上亢头目胀痛与肝火犯胃头目胀痛:二者均与肝有关,然前者为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其病机是肝肾阴虚,属虚;后者为肝气郁滞、肝郁化火,肝火上炎,其病机则由于肝火犯胃,属实。临床重在明辨虚实。
(4)阴虚火旺头目胀痛:多为忧思过度,心血耗损,或肝血不足,阴虚虚火上炎,清窍被扰,故见头目胀痛,伴见虹视及随神或大;心肝血虚,无以上荣头目,故见头晕目昏;心主失养,故心慌心悸,夜寐不宁,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头目胀痛一症,临床辨证与肝最为密切,由于肝郁气滞,化火生风,故以头痛目胀为主证。另因肝为刚脏,常易横逆乘土,影响脾胃升降,故每伴呕吐。一般预后尚好。但若治不及时,亦可延误病情,而有目盲之危。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中脘 | 54 | 50 | 单穴 |
足三里 | 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2天 | 期门 | 52 | 40 | 双穴 |
太冲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3天 | 肝俞 | 54 | 40 | 双穴 |
命门 | 54 | 60 | 单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第4天 | 头临泣 | 52 | 30 | 双穴 |
巨髎 | 48 | 30 | 双穴 | |
关元 | 54 | 60 | 单穴 | |
第5天 | 风池 | 52 | 30 | 双穴 |
上星 | 50 | 30 | 单穴 | |
合谷 | 48 | 30 | 双穴 | |
第6天 | 颈四椎旁 | 52 | 40 | 双穴 |
丝竹空 | 48 | 30 | 双穴 | |
光明 | 48 | 40 | 双穴 | |
第7天 | 肾俞 | 54 | 60 | 双穴 |
照海 | 48 | 30 | 双穴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艾灸体会】
相关内容推荐
与”头目胀痛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相关图片
与”头目胀痛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相关文章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不同体质艾灸方法不同
怎么补阳气?艾灸背俞穴补阳气有效治疗咳喘
腿脚不灵便,这套健腿操锻炼起来!
补肾强体找这个穴,灸透此穴从脚补到头!
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