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艾蒿秉性辛温,气味俊烈而芳香,最能祛风燥湿、升阳解郁。南方湿热,多闻闻艾的芳烈气,很有益处。他的这套理论未能说服小时的我,长大后我才慢慢领会艾的好。
又至端午。爷爷尚在世时,端午这日,总要遵照旧俗,焚烧艾叶,用以熏染屋宇,谓可去疾辟邪,杀灭蛇虫。幼时的我很不喜艾的气味,每次熏染都想避开,颇有怨气。
爷爷说我尚不懂艾的好,又做解释:艾蒿秉性辛温,气味俊烈而芳香,最能祛风燥湿、升阳解郁。南方湿热,多闻闻艾的芳烈气,很有益处。他的这套理论未能说服小时的我,长大后我才慢慢领会艾的好。
单这艾草的“艾”字,就很喜欢。可以读成“爱”,像心上人眉眼的笑,是欢喜;可以读成“唉”,像暗恋女子的一声叹息,是惆怅。若平淡点,就是一声招呼或一声应答的“哎”。
艾字,百转千回,总觉得它有话要对你说。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可一旦缀了草字,它就落了实处,总算尘埃落定,能舒一口气了。
艾草,又名萧茅、冰台、蕲艾、艾萧、艾蒿、灸草、艾绒等。艾草的好处很多,嫩叶可以制成糍粑,入嘴全是清明之气。老叶则是一味好药,将其捻成细丝,用来针灸,可治百病。
《尔雅、释草》阐释:“艾,冰台。”冰台一名,十分别致,引人遐思。为何叫冰台呢?据《博物志》解释:“肖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故名冰台。”把冰磨成圆形,中间厚四周薄,向太阳举起来,在圆冰下的光斑上,放上干艾,可以取火。
圆冰取火的原理,和用凸透镜取火的原理一样。这里用的干艾作引火物,所以艾草得一美名:冰台。这个名字雅致而贴切,艾草独有的青青与白白,正是冰清玉洁的表征。
而由艾的青白相间,又引出诸多含义来。《礼记》上说“五十曰艾”,郑玄注曰:艾,老也。色如艾,譬喻老者发丝青白相间,所以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又被尊称“艾老”。
既有艾老,便有少艾。《孟子》有云:“知好色则慕少艾。”少艾,就是年轻貌美的女子。《桃花扇》里唱:“积得些金箔,娶了些娇艾”。
这一扯便远了,说回冰台。艾作为冰台使用时,功能类似灯捻、灯芯,与灯芯草类似。点燃的艾草,不仅可以生火,还能驱蚊。
夏日里蚊虫猖獗,纳凉时,奶奶会在角落里点燃一盆艾草,加入苍术、白芷,用以驱蚊。萧红在《生死场》中描写过艾草驱蚊的情景:“艾蒿的气味渐渐织入一些疲乏的梦魂去。蚊虫被艾蒿驱走。”印象中,艾草的驱蚊效果比蚊香还要好。
艾草不择环境,哪里都长。端午这天,若在乡下,定要去割艾草,这是节日的仪式感。张爱玲说,炒苋菜没蒜,不值得一炒。我要说,端午没艾草、少菖蒲,不值得一过。
艾草割回来后,与菖蒲、桃枝一起插在屋檐。这个习俗由来已久,《荆楚岁时记》早有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菖蒲叶形似剑,称“蒲剑”,以艾草人扎菖蒲之剑,可以辟邪、驱毒。
若在城里,自然无法去割艾草,但我仍会遵了节气,买一束艾草、菖蒲,插在门上。每天进进出出,总不忘闻一会,能消心底烦忧。艾草的香,卓而不群,盈盈绕绕,可一整年。
如今,城里过节滋味寡淡,唯端午节因了艾草,端午的妙处,便在这青白的枝叶悬于门廊的袅袅一束中了。干枯的艾草不必扔掉,另有妙用,将其收下,捣碎,再用报纸卷之做成艾条,码进盒里,可留待湿冷的冬日燃点。
日本端午亦有挂菖蒲的习俗,其用意是一样的
与小时的我一样,屈原对艾草十分厌恶,多次以嫌弃的口吻,将其与芝兰、芳草相比,“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昔日之芳草,如今成了萧艾,屈大夫怎能不痛心疾首?拜屈大夫所赐,艾草自此成为小人的代称,又经后世诗人发散,愈发臭名昭著。
如杜甫《种莴苣》诗云:“中园陷萧艾,老圃永为耻。”方文《即事》诗云:“多少崇兰化萧艾,幽香毕竟在吾徒。”更有成语“兰芷萧艾”,专门用来比喻人的品德由好变坏。
每每看到这些,就觉历史演变颇为诡异。你看,端午本为纪念屈原而生,偏又选了屈原平生最厌恶的艾草作为辟邪、驱毒的祥物。屈原九泉之下若是得知,不知作何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