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艾条素以洞庭长杆艾为佳,叶厚而绒多,是历代制作金艾绒的上等原料。洞庭地理位置优越,冠以鱼米之乡,气候湿润,艾草繁密旺盛,以其制作的上等艾条最适宜用于艾灸,历史上深
艾条素以洞庭长杆艾为佳,叶厚而绒多,是历代制作金艾绒的上等原料。洞庭地理位置优越,冠以“鱼米之乡”,气候湿润,艾草繁密旺盛,以其制作的上等艾条最适宜用于艾灸,历史上深得御医信赖,广泛用于宫廷。
1973年,在我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了三号汉墓,这是一次颠覆历史的重大考古发现。在出土的众多文物中,出现三篇记载有关经脉灸法的帛书,是早于《本草纲目》、《内经》的珍贵医学文献,从而大大提前了人们对中医艾灸的认识。通过这三篇残缺不全的文字,我们能够窥测到远古先民以艾条治病的起源、方法和应用,历史上曾广泛应用于临床,湖南的艾灸,制艾技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巨大贡献,由此也奠定了湖南在制艾技术上发达的历史地位。
制作艾条的艾绒必须预先备制,取陈艾叶经过反复晒杵,筛选干净,除去杂质,令其软细如绵,即成艾绒方可使用。而艾绒又分两种,以上法炮制者为粗艾绒,一斤可得六、七两,适用于一般灸法。如再精细加工,经过数十日晒,筛拣数十次者,一斤只得二、三两,变为土黄色,为细艾绒,可用于直接灸法。有机制艾绒成品,也是印泥的原料。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它源于远古时代,形成于商周年间,历时几千年。艾灸是中华国粹,追溯千年,艾灸曾是帝皇养生的秘藏。流传至民间后又成为最主要的百姓治病良方,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黄帝内经》就有灸治未病的说法,即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方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艾灸身体稍感不适处穴位,治病于未然。
《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艾灸养生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特制成艾条,直接悬灸或配合温灸器敷于经络或患处四周,借灸火的温热及药物作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散寒止痛、驱寒温中,尤其对小儿风寒感冒、妇女产后保养、月经不调、宫寒畏冷有独特疗效。
艾灸能激发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防病保健、延年益寿。《孟子》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
艾中最好的要数蕲艾,蕲艾是名贵的中草药,历史悠久,誉满中国。早在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对蕲艾推崇有加,据《本草纲目》记载:“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渭之蕲艾。”《孟子·离娄章》载“七年之病,蕲三年之艾”,蕲春民间也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之说。蕲艾的微量元素含量、挥发油含量、燃烧放热量等都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艾品质,并且香气浓郁,药效独特。
蕲艾具有温通经络、益气活血、散寒止痛、祛寒温中、补正固阳、清热解毒、消瘀散结、活血化瘀、理气调经等功能,对风湿、胃病、高血压、头疼、眩晕、支气管炎等病症有积极治疗效果,尤其对小儿风寒感冒、头晕腹疼、妇女产后保养、月经不调、宫寒畏冷、卵巢保养、面黄生斑以及皮炎湿疹皮肤类疾病等具有独特疗效。
推荐阅读
大多数人认为下雨时,温度低,空气潮湿。艾灸时,毛孔张开,水分湿气特别容易侵入身体,致使艾灸无效。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
身体的症状比较严重,可以灸的时间长一些,一天灸一次到两次左右,但是有个前提就是自己的身体能吃得消!艾灸的时候心态要放好一些,毕竟艾灸是一个慢性调理过程。...
阅读全文>>
2019-11-25 22:17:33
艾灸有助于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同时利用艾灸还可以进行养生保健,尤其是促进人体的免疫能力,平时我们需要注意艾灸的学问,这样有助于身体健康。...
阅读全文>>
2019-11-25 22:02:58
艾灸前足部浸泡是最好的。足部浸泡后会打开毛孔,这更有利于艾灸效果的吸收。...
阅读全文>>
2019-11-25 21:36:38
一般来说,对于体寒造成的痛经可以使用艾灸的方法来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如果是炎症导致的痛经,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治疗,这样才能治标治本。...
阅读全文>>
2019-11-19 23: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