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注解《标幽赋》指出: “四关,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后世多以此为准。”
两手两脚合谷穴与太冲穴称为四关。
开四关,最早出自《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篇:“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 但是四关具体位置,各家注解不一。

到了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注解《标幽赋》指出: “四关,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后世多以此为准。”
《标幽赋》原文: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针灸大成》原文: “四关者,六脏有十二原,出于四关,太冲、合谷是也。
故太乙移宫之日,主八风之邪,令人寒热疼痛,若能开四关者,两手两足,刺之而已。”
关于开四关中医古籍的记载
查阅历代医家的医案,太冲与合谷配,治疗范围非常广泛:
“有祛风解表、宽胸理气、平肝熄风、镇静安神、抗痉止搐、活血化瘀、清热利湿、通降胃肠、通经活络、化痰定喘、疏肝利胆,宽胸解郁、补气益血、补肝益肾等等。”
阴为
太冲,阳为合谷, 合谷主气,太冲主血,一脏一腑,一升一降, 是一组具有阴阳经相配、上下相合、气血同调、阴阳同调、脏腑同调的针方。
正因为治疗范围广泛,
所以很多医生都喜欢将开四关作为基础针法,或者灸法,
无论是什么问题,先将四关开通,身体的气血柔顺,脏腑和安,很多疾病自己也就好了。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