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急性则耳内呈搏动性跳痛,体温升高,听力减退,一旦鼓膜穿破,使脓液从外耳道流出则疼痛减轻,慢性则多由急性失治迁延而来,患耳反复流脓,听力减退,每遇外感则耳痛加剧,且
化脓性中耳炎
【概述】
化脓性中耳炎古称脓耳。临床以耳内反复流脓为特征。本病病程缠绵,且常反复发作,尤以儿童为多见。多因泪水、奶水、呕吐物、洗澡水或游泳使水殃及中耳,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时的酸性分泌物沿耳道咽管进入中耳道等因素,以致耳鼓室发炎所致。

【症状】
急性则耳内呈搏动性跳痛,体温升高,听力减退,一旦鼓膜穿破,使脓液从外耳道流出则疼痛减轻,慢性则多由急性失治迁延而来,患耳反复流脓,听力减退,每遇外感则耳痛加剧,且或伴有全身性症状。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翳风 45-48 40 双穴
外关 42-45 40-50 双穴
神阙 48-55 50-70 单穴
第2天 听宫 45-48 40 双穴
合谷 45-48 40 双穴
神阙 48-55 50-70 单穴
第3天 风池 42-48 40-50 双穴
中渚 45-50 40-50 双穴
神阙 48-55 50-70 单穴
第4天 肩井 45-50 40-50 双穴
阳陵泉 45-48 40 双穴
神阙 48-55 50-70 单穴
第5天 肾俞 47-53 50-70 双穴
太溪 45-48 50 双穴
神阙 48-55 50-70 单穴
注:(1)以上穴位循环灸;
(2)配合药物氧氟沙星滴耳液效果更佳。

【按语】
艾灸是最常选用的保守治疗之一,配合药物氧氟沙星滴耳液效果更佳。本病治疗应针对病因,积极治疗鼻咽部和鼻腔疾病:现已证实诱发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有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咽部感染如腺样体肥大等,这些疾病常影响咽鼓管功能。

【案例】
罗某,男,32岁。
主诉:左耳反复流脓20余年,曾诊断左侧慢性中耳炎治疗,一周前左侧流脓,听力下降,左侧耳痛,左侧面部疼痛,PE:左眼外展受限,左侧外耳道脓性分泌,洁耳后可见左侧鼓膜表面肉芽组织。诊断:左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治疗:予以隔物灸仪施灸,再外滴氧氟沙星滴耳液。处方:1日,灸翳风、外关各50分钟;2日,灸听宫、合谷各50分钟;3日,灸风池、中渚各50分钟;4日,灸肩井、阳陵泉各50分钟;5日,灸肾俞、太溪各50分钟;以上穴循环灸,每日加灸神阙穴60分钟。治疗半月流脓减少,面部疼痛消失。治疗3月症状悉数消失,患者痊愈。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