聤耳,是指耳内流出脓性分泌物的症状和体征。多因肝胆火热、脾虚湿困、肾阴亏虚所引起。本症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称之为“聤耳”。
聤耳
【概述】聤耳,是指耳内流出脓性分泌物的症状和体征。多因肝胆火热、脾虚湿困、肾阴亏虚所引起。本症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称之为“聤耳”。历代医家按脓的颜色不同而命名,如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第八册》云:“曰停耳亦曰耳湿,常出黄脓,有风耳毒,常出红脓;有缠耳、常出白脓;有耳疳、生疮臭秽;有震耳,耳内虚鸣、常出清脓。”《冯氏锦囊秘录》将清脓称“囊耳”。《医宗金鉴》又将红脓称“风耳”。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
【症状】
(1)肝胆火热:发作急骤,耳部胀痛剧烈,脓出痛减,流脓较多,色黄质稠,伴头痛,耳鸣,听力下降,发热,口苦,咽干,急燥易怒,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脾虚湿困:耳内流脓,量多,质清稀,日久不愈。伴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无力。
(3)肾阴亏虚:耳内流脓,时作时止,缠绵不愈,脓液有秽臭味,混有豆渣样物。伴头晕,耳鸣,耳聋,腰痠乏力,面色潮红,舌质红,苔薄,脉细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肝胆火热:外感六淫失治,火热炽盛,内传肝胆,循经上扰耳窍,灼烁鼓膜,故耳部疼痛剧烈。热邪化血肉为腐,故流脓较多。发热、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皆为肝胆火热之象。
(2)脾虚湿困:脾虚失运则水湿内生,泛溢耳窍,流脓清稀,甚者如水样,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苔白腻、脉细弱,皆为脾虚湿困之象。
(3)肾阴亏虚:肾阴亏虚,虚火内生,上犯耳窍,日久腐败成脓,脓液污浊或如豆腐渣样,味臭秽。肾虚而髓海不足,故头晕、耳鸣、耳聋。舌质红、苔薄,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头窍阴 | 52 | 30 | 双穴 |
翳风 | 48 | 30 | 双穴 | |
听宫 | 48 | 30 | 双穴 | |
第2天 | 行间 | 48 | 30 | 双穴 |
侠溪 | 48 | 30 | 双穴 | |
听会 | 48 | 30 | 双穴 | |
第3天 | 肾俞 | 54 | 60 | 双穴 |
太溪 | 48 | 30 | 双穴 | |
耳门 | 48 | 30 | 双穴 | |
第4天 | 足三里 | 48 | 40 | 双穴 |
阴陵泉 | 48 | 30 | 双穴 | |
下关 | 48 | 30 | 双穴 |
注: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
【艾灸体会】
相关内容推荐
与”聤耳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相关图片
与”聤耳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相关文章
- 鼻炎怎么治鼻流涕的艾灸疗法 2019/02/19
- 耳胀耳闭怎么治艾灸疗法及穴位 2019/02/19
- 耳鸣耳聋治疗方法及艾灸穴位 2019/02/19
- 鼻衄是什么意思艾灸疗法 2019/02/19
- 鼻肿的艾灸疗法如何取穴位 2019/02/19
- 鼻痒怎么回事治疗方法艾灸穴位 2019/02/18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不同体质艾灸方法不同
怎么补阳气?艾灸背俞穴补阳气有效治疗咳喘
腿脚不灵便,这套健腿操锻炼起来!
补肾强体找这个穴,灸透此穴从脚补到头!
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