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经常按揉或针灸足五里有固化脾土、除湿降浊、行气提神、通利水道的功能,主治嗜睡、四肢倦怠、少腹胀痛、小便不通、阴挺、阴囊湿疹、睾丸肿痛、腹股沟淋巴结炎、带下等病症。
足五里(Zúwǔlǐ)
【所属经络】
足厥阴肝经
【国际代码】
LR10
【特定穴】
【别名】
【定位】
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穴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足五里,属足厥阴肝经。足,指穴在足部。五里,指本穴气血的作用范围如五里之广。本穴物质为阴廉穴传来的冷降水湿及水湿风气中的脾土尘埃,至本穴后由天部归降地部,覆盖的范围如五里之广,故名。
【取穴法】
仰卧,伸足。从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旁开2横指(拇指),再直下量4横指,按压有动脉搏动感处,即为本穴。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取穴位置】
在大腿内侧,当气冲直下3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足五里的准确穴位图
【足五里穴位位置图】
布有生殖股神经,股前皮神经及闭孔神经前支,旋股内侧动、静脉。取穴方法:仰卧位伸足,先取足五里穴曲骨穴足五里穴旁开2寸处的气冲穴,再于其直下3寸处取穴。

【足五里穴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长收肌、短收肌。皮肤由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的股支分布。大腿深筋膜又称阔膜,是全身最厚而坚韧的筋膜,但在大腿的前内侧比较薄弱,形成隐藏静脉裂孔或称卵圆窝。该部深筋膜有大隐静脉穿过。在窝的外侧缘和下缘形成镰刀形的镰状缘。覆盖该窝的深筋,由于血管神经的穿过呈筛状,称为筛状筋膜,其深面由内向外排列有股表脉、股动脉和股神经。
足五里的功效作用
【足五里穴主要调理】
1、小腹痛,小便不通,阴挺,睾丸肿痛,嗜卧,瘰疬;
2、生殖问题:阴囊湿疹,睾丸肿痛;
3、泌尿问题:尿潴留,遗尿;
4、其他症状:股内侧痛,少腹胀满疼痛,倦怠,胸闷气短。
【艾灸参数】
隔物灸艾灸时间:20-30分钟;温度:38-45℃;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艾炷灸时间:3-5壮。
【经验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睾丸炎、阴囊湿疹等。配气海、太冲主治睾丸肿痛。

【足五里穴穴位配伍】
1、配三阳络穴、足五里穴天井穴足五里穴、历兑、三间穴治嗜卧欲动摇;
2、配血海、三阴交、风市,有养血祛风的作用,主治阴囊湿疹;
3、配气海,太冲,有舒肝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睾丸肿痛;
4、配中极、阴陵泉,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尿潴留。
【足五里穴调理方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足五里穴刺灸法】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大腿前侧面。应注意避开股动、静脉、血管。
【足五里穴艾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