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冲即冲要,门即门户,此穴在气街,部位重要,相当于下肢与腹部间的门户,故名冲门。冲门穴主治腹痛、疝气、痔疾、崩漏、带下。
冲门(Chōngmén)
【所属经络】
足太阴脾经
【国际代码】
SP12
【特定穴】
足太阴、厥阴经交会穴

【别名】
冲门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慈宫、上慈宫。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厥阴之会。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另说前正中线旁开4寸(《针方六集》);旁开4.5寸(《针灸资生经》)。布有股神经,内侧为股动脉。
穴位名解:
冲即冲要,门即门户,此穴在气街,部位重要,相当于下肢与腹部间的门户,故名冲门。
冲,有直冲、上冲、突进之义。门,人所出入处,经气流注开阖之处。凡穴以“门”、“关”、“梁”等命名,均为经气流注的要冲。本穴位横骨两端的纹中动脉处,《图考》:“适当大腿缝中之纹端,以手切之动脉应手。”此穴在腹部之“曲骨穴”旁,当腹股沟动脉处,足太阴之脉自箕门穴上行,由此直冲入腹,故名冲门。
冲门穴的准确穴位图
取穴方法:
冲门穴位于人体的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定位】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取穴法】
第1步:仰卧位;
第2步:先在腹股沟外侧触摸到搏动的动脉(髂外动脉);
第3步:在搏动处外侧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冲门穴的功效作用
冲门穴意义:脾经气血由此冲行腹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脾经向腹部冲行。
特异性:冲门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
冲门穴具有运化脾土,健脾化湿,理气解痉,调下焦、理气机的作用。

本穴有调中益气、温经活血之功。下腹逆气上衙诸病常从此起,可与气街互观。治病之上冲者,如冲疝、子冲,泻本穴以降之。病之下陷者,补本穴以升之。同此一穴,而能升降异治者,在于手法之妙用也。
冲门穴主治病证:
冲门穴主治腹痛、疝气、痔疾、崩漏、带下。
冲门穴主治肝肾、前阴及下腹部等疾患: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难产、疝气、癃闭、少腹疼痛、霍乱、泄痢、腹部痞块等。
现代又多用冲门治疗尿潴留、睾丸炎、精索神经痛、子宫内膜炎、子痫等。
冲门穴主治腹痛,疝气,小便淋沥,尿闭,带下,产后血崩等。
冲门穴多用于少腹胀痛、坠痛、带下和尿闭等症的治疗,主治崩漏,带下,胎气上冲,月经不调;小便不利,疝气;腹痛。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潴留,睾丸炎,精索神经痛;
妇产科系统疾病:子痫,子宫内膜炎,乳腺炎,乳少;
其它:胃肠痉挛。
【主治病症】
①腹痛、疝气;②崩漏、带下、胎气上冲等妇科病证;③乳腺炎,乳少。
【艾灸参数】
隔物灸艾灸时间:20-30分钟;温度:38-45℃;
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
间接灸时间:3-5壮。
【经验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疝气、尿潴留、睾丸炎、子宫内膜炎等。配气冲治疗带下;配天枢、太冲等主治疝气。
冲门穴的穴位治法:
治法原则: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一般直刺0.5~1.0寸,腹股沟有酸胀感,可扩散至外阴部。
注意:避开动脉。不能深刺。
艾灸方法:间接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冲门穴位配伍:
冲门穴配百会穴、气海穴、三阴交穴,治子宫脱垂。
冲门穴配大敦穴、太冲穴、三阴交穴,治疝气。
冲门穴配大敦穴治疝气。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