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产后乳少不仅出现干产后,整个哺乳期均可出现。多由于素体脾胃虚弱,或孕期、产后调摄失宜,或思虑过度伤脾,气血生化不足:孕妇年岁已高,气血渐衰,或产后失血过多,操劳过
产后乳少概述
产后乳少指妇女产后乳汁甚少,不能满足婴儿需要,亦称“缺乳”。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即列有“产后乳无汁候”,认为其病因系“既产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使然。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列出治妇人乳无汁共21首下乳方,其中有猪蹄、鲫鱼的食疗方。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分虚实论缺乳:“产妇有两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涩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这对后世研究缺乳颇有启迪。
产后乳少
产后乳少不仅出现干产后,整个哺乳期均可出现。多由于素体脾胃虚弱,或孕期、产后调摄失宜,或思虑过度伤脾,气血生化不足:孕妇年岁已高,气血渐衰,或产后失血过多,操劳过度,致气血不足,产后情志抑郁,气机不畅,乳络不通,乳汁运行受阻,均可导致本症发生。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产后缺乳病。
产后乳少病因与症状
(1)气血两虚:产后乳汁甚少,乳房无胀痛感,兼见面色萎黄,皮肤干燥,食少便溏,畏寒神疲,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腰腿疫软,舌淡少苔,脉虚细。
(2)肝郁气滞:产后乳汁不行或乳少,乳房胀满疼痛,兼见精神抑郁,胸胁不舒,胃脘胀满,食少痞闷,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沉弦。
(3)血瘀阻络:产后乳汁不行或全无,乳房硬痛而拒按,胸闷嗳气,兼少腹胀,恶露量少,色黯有块,面色略带青紫,舌质黯,脉沉涩。
产后乳少病因分析与诊断
产后乳少,临床辫别虚实尤为重要。一般以乳房有无胀痛为其要领,若乳房柔软无胀痛感,多属气血不足,若乳房硬痛拒按,或有身热,多属气血瘀滞,前者多伴有气血两虚的全身症状,后者则多有气血瘀滞的临床表现。
气血两虚者,常见于产妇脾胃素虚,气血化源不足,从而导致乳汁分泌减少:或分娩失血过多,气随血耗,亦可影响乳汁的化生,造成缺乳。亦有因产乳过多,气血津液匮乏,营阴枯涸而无乳者。本症的特点为:乳汁不行,乳房无胀痛感,有全身气血虚弱的证候。
肝郁气滞与血瘀症候同为实证,肝郁气滞多因产后情志抑郁,气机不畅,乳络涩滞而不通,血瘀者多因产后气血瘀阻,经络壅滞,阻碍乳汁生化。前者多由七情所致,病在气分:后者病由气血瘀滞,病在血分。前者乳房胀甚于痛,后者乳房硬痛拒按。前者兼有精神抑郁,胸胁不舒之肝郁气滞证候:后者兼有少腹疼痛,恶露有块之血瘀症候。而且二者之舌脉证候也不尽相同。
艾灸疗法
取神阙、中脘、巨阙、膻中、少泽、太冲、期门、膈俞、脾俞、血海、乳根、足三里、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