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免费配穴指导,有任何关于艾灸方面的问题或配穴都可联系或留言。微信: aijiutop1 (←长按复制)

当前位置:艾灸TOP网首页>艾灸穴位 >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 妇科疾病 >

月经后期治疗方法及艾灸穴位

来源: 妇科疾病 176 ℃ 作者:大圣

文章摘要:

月经后期褐色分泌物的原因,经血排出不畅,淤积在子宫内的时间过长,导致月经后期,仍有少量暗黑的经血与白带混合在一起,排出阴道呈现出褐色。

月经后期概述  
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间膈四五十天者,称为“月经后期”,亦称“经迟”、“经期错后”、“经水后期”、“月经落后”。  
如月经周期每月仅延后三五天,并且没有其他不适者,属正常范围。若偶尔延后1次,下次月经仍如期来潮者,亦属正常范围。青春期月经初潮后数月内,或更年期月经终止前,经期时有延后,如无其他症状者,也不属病态。  

月经后期

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认为“过于阴”或“阴不及”,即阴寒偏盛或阴精亏虚均可引起月经后期。明代,对于月经后期的认识和治疗实践都有长足的发展。如《普济本事方-妇人诸疾》谓“盖阴胜阳则胞寒气冷,血不运行…一故令乍少,而在月后”。而寒邪之来,《景岳全书-妇人规》更明确提出即有“阳气不足,则寒从内生”,又有‘阴寒由外而入”。同时张景岳还认识到”阴火内烁,血本热而亦每过期者。此水亏血少,燥涩而然”,说明血热阴伤,也可引起月经后期,《万病回春-妇人科》认为月经过期而来,紫黑有块者为气郁血滞。张景岳主张血少澡涩,治宜“清火滋阴”,无火之证治宜“温养血气”,薛己、万全等还提出了补脾养血、滋水涵木、开郁行气、导痰行气等治法。到了清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女科撮要》等,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所发挥,使对月经后期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辨证治疗至臻完替。  
月经后期
西医学称本病为“月经稀发”,多由垂体前叶或卵巢功能异常所致,均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施治。  
月经后期病因与症状  
(1)血虚:经期延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小腹绵绵作痛,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弱。(2)肾虚:经期延后,小腹隐痛,舌淡苔白,量少,色淡,质清稀,喜热喜按,腰疫无力,脉沉迟或细弱。  
(3)实寒:经期延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质紫而黯,苔白,脉沉紧。  
(4)气滞:经行延后,量少,色黯红,有块,乳房胀痛,小腹胀痛,精神郁闷,舌象正常,脉弦。

月经后期褐色分泌物

有褐色分泌物有几种原因:1、经血排出不畅,淤积在子宫内的时间过长,导致月经后期,仍有少量暗黑的经血与白带混合在一起,排出阴道呈现出褐色。2、由某些妇科疾病引起,如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炎等。3、黄体功能不全,不足以支持分泌期子宫内膜充分发育。4、宫内放置节育器也会导致月经后褐色分泌物的现象。  
月经后期褐色分泌物
月经后期病因分析与诊断  
月经后期的发生有虚实之不同。虚者多因阴血不足,或肾精亏虚,使冲任不充,血海不能如期满溢而致:实者多因血寒、气滞等导致血行不畅,冲任受阻,血海不能按时满盈,而使月经错后。  
(1)血虚与肾虚:血虚是素体虚弱,营血不足,或久病失血,或产乳过多,耗伤阴血,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生化无源,均可致阴血不足,血海空虚,不能按时满溢,以使月经周期错后。量少,色淡红,质清稀,小腹绵绵作痛,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肾虚指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多产,损伤肾精,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如期满溢,以致月经后期,腰瘘无力。  
(2)血寒:素体阳虚,或久病伤阳,寒从内生,脏腑失于温养,生化不及,气虚血少,冲任不足,血海不能按期满盈:或经期产后,寒邪内侵,或调摄失宜,过食生冷,或胃雨涉水,感受寒邪,搏于冲任,血为寒凝,经脉受阻,故月经后期。  
(3)气滞:素多抑郁,或忿怒忧思,情志内伤,气机郁滞,血行不畅,阻滞冲任,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则经行延迟。  
月经后期艾灸疗法

月经后期艾灸疗法  

取命门、曲骨、关元、气海、阴交、神阙、下脘、中脘、巨阙、通里、太冲、曲泉、章门、期门、照海、膈俞、肝俞、肾俞、志室、三阴交、天枢、归来、足三里、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每日灸1~2次,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

相关内容推荐

与”月经后期治疗方法及艾灸穴位“相关图片

最新阅读
艾灸穴位| 人体穴位 |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 十二经络 | 穴位治百病 | 穴位专题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1105587936,我们会在36小时内删除。特别声明:网站部分信息来源于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只为方便大家查询浏览,请自行核对信息的真实情况,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特别提醒:本站由于资料众多,难免有部分资料出错或者表述未清楚,感谢各位专家指导,本站将继续努力!

Copyright © 2018-2023 艾灸TOP www.aijiu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33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