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免费配穴指导,有任何关于艾灸方面的问题或配穴都可联系或留言。微信: aijiutop1 (←长按复制)

当前位置:艾灸TOP网首页>艾灸穴位 >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 内科疾病 >

少腹痛艾灸穴位及调理方法

来源: 内科疾病 146 ℃ 作者:大圣

文章摘要:

少腹痛常见于现代医学的疾病急慢性肠炎、肝炎、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慢性阑尾炎等疾病。

少腹痛概述  
少腹痛,是指脐以下连及左右两侧腹部疼痛的病症,多与肝经病变有关。本症的发生多因外感寒邪,阻滞肝脉,或情志失调,肝郁气结,或湿热蕴结,或素体虚寒导致脉络淤阻,经脉不通所致。  
在古典医籍中,本症多与小腹痛混为一谈,常散见于“腹痛”篇目之下。《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所说的少腹痛,实指小腹部疼痛。  

少腹痛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疾病急慢性肠炎、肝炎、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慢性阑尾炎等疾病。 
少腹痛
少腹痛病因与症状  
(1)寒凝肝脉:少腹疼痛,痛引睾丸,坠胀剧痛,或阴囊收缩,遇寒加重,得热稍舒,常见面色咣白,形寒肢冷,舌苔白滑,脉沉弦或迟。  
(2)下焦虚寒:少腹疼痛,痛势绵绵,常以左侧少腹疼痛为甚,面色咣白,倦怠乏力,形寒畏冷,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弦迟。  
(3)肝气郁结:少腹疼痛,气滞不舒,痛引阴睾,其痛时缓时急,时作时止,每因情志激动或过劳而发,两胁胀痛,脚闷太息,腹痛泄泻,急躁易怒等症,舌苔薄白,脉弦或沉。  
(4)大肠湿热:少腹疼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口渴欲饮,舌红苔腻微黄,脉滑数。  
少腹痛病因分析与诊断  
(1)寒凝肝脉少腹痛与下焦虚寒少腹痛:二者均属寒证,寒凝肝脉少腹痛,肝之经脉络阴器抵少腹,故其特点是少腹疼痛牵引皋丸,下焦虚寒少腹痛,其疼痛不伴有睾丸疼痛,而是兼面色咣白,倦怠乏力,形寒畏冷,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弦迟等症。  
(2)肝气郁结少腹痛与寒凝肝脉少腹痛:二者病位均在肝经,且均为实邪所犯,故其疼痛均可牵引睾丸,疼痛较剧。不同点为,前者为气滞,故疼痛时缓,每因情志激动而发,多兼见两胁胀痛,胸闷太息等肝气郁滞症状:后者为寒邪所犯,故疼痛得热稍缓,伴有面白肢冷,畏寒蜷缩,舌苔白滑,脉沉迟等寒症。  
(3)大肠湿热少腹痛:少腹疼痛,按之尤甚,可有下痢脓血或名为厥阴下利,其病势较急,疼痛较剧,兼见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而数等湿热症状。  
少腹痛、脐腹痛与小腹痛等皆属于腹痛范围,因其疼痛发生的其体那位不同,症状名称备异:痛于脐下两侧者,称为少腹痛:痛于脐周者,称为脐腹痛:痛处在脐下者,称为小腹痛。妇人腹痛与胎、产、经、带有关者,请参见妇科相关内容。  
注:腹结选择右腹结。  
艾灸疗法  
取肘尖、气海、神阙、下脘、大肠俞、府舍、腹结、天枢、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

相关内容推荐

与”少腹痛艾灸穴位及调理方法“相关图片

与”少腹痛艾灸穴位及调理方法“相关文章

最新阅读
艾灸穴位| 人体穴位 |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 十二经络 | 穴位治百病 | 穴位专题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1105587936,我们会在36小时内删除。特别声明:网站部分信息来源于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只为方便大家查询浏览,请自行核对信息的真实情况,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特别提醒:本站由于资料众多,难免有部分资料出错或者表述未清楚,感谢各位专家指导,本站将继续努力!

Copyright © 2018-2023 艾灸TOP www.aijiu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33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