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免费配穴指导,有任何关于艾灸方面的问题或配穴都可联系或留言。微信: aijiutop1 (←长按复制)

当前位置:艾灸TOP网首页>艾灸穴位 >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 内科疾病 >

鼓胀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

来源: 内科疾病 174 ℃ 作者:大圣

文章摘要:

鼓胀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水、结核性腹膜炎、腹腔内肿瘤等疾病。鼓胀,又称单腹胀大,是指腹部肿大,而躯体四肢却消瘦的病症。

鼓胀概述  
鼓胀,又称单腹胀大,是指腹部肿大,而躯体四肢却消瘦的病症。本症多因洒食不节,情志内伤,血吸虫感染以及其他疾病转化而成。其病机涉及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形成气滞、血淤、水停腹中。《素问.腹复中论》称为“鼓胀”。《灵枢-水胀篇》称“肤胀”,《诸病源候论》称“水蛊”。《直指方》又有“谷胀”、“水胀”、“气胀”、“血胀”之分。  

鼓胀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水、结核性腹膜炎、腹腔内肿瘤等疾病。  
鼓胀
鼓胀病因与症状  
(1)湿热蕴结:腹部胀大且满,腹皮紧张拒按,肌肤灼热,心烦口苦,口臭,大便干,小便黄,舌苔黄腻或灰腻,舌质红,脉弦数。  
(2)气滞湿阻:腹胀如鼓,皮色苍黄,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暖气不舒,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沉弦或弦缓。  
(3)气滞血瘀:腹大坚满,腹壁青筋暴露,面部或胸背颈项部可见红斑,面色青紫,胁肋刺痛,形体赢瘦,口渴欲饮,唇舌红黯不鲜或紫,脉弦细或弦涩。  
(4)脾肾阳虚:腹部胀大,入暮尤甚,按之不坚,兼有面色晦滞,畏寒肢冷,或下肢浮肿,身倦神疲,尿少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滑,脉沉细无力。  
(5)肝肾阴虚:腹部胀大,甚则青筋暴露,形体消瘦,兼见面色萎黄,或面黑唇紫,口干心烦,手足心热,尿少短黄,大便干,舌质红绛少津无苔,脉弦细数。  
鼓胀病因分析与诊断  
(1)湿热蕴结鼓胀与气滞湿阻鼓胀:两者  
皆为实证,其共同的病理为肝脾失调,气机不畅,水湿停留,邪壅中焦,但前者为湿热互结,易耗气伤阴,故必兼见烦热,口苦口臭,小便黄,舌苔黄腻或灰腻,舌质红,脉弦数等,严重时邪从火化,火扰营血,迫血妄行,可见吐、衄、便血之症,后者为湿阻气分,以湿为主,湿邪重浊黏滞,故必兼见纳呆,食后胀甚,舌苔白腻,脉弦缓等症。  
(2)气滞血瘀鼓胀:为本虚标实的虚实夹杂之证。其症由于肝郁气滞日久,气滞则血瘀,表现为胁肋刺痛,舌紫脉涩等症。  
(3)脾肾阳虚鼓胀与肝肾阴虚鼓胀:两者皆为虚证。前者多起于脾阳不运,水湿不化,继而累及肾脏。故临床必兼见畏寒肢冷,神倦体怠,尿少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等症。后者多因于病久不愈,肝肾阴液不足,则阴虚火旺,故必兼见口燥,心烦,或鼻衄,齿衄,便血,舌红绛少津,脉弦细而数等症。  
鼓胀一症,缘由气滞、血瘀、水停所造成,先由肝气不畅,继则脾失健运,水湿内聚,加之气滞血瘀,以致愈胀愈甚。病情一般都由实渐虚,或虚实夹杂。治疗原则,实者重在祛邪,兼顾扶正:虚者重在扶正,于扶正之中寓祛邪之品。然初起不可攻伐太过,欲速则不达,反致危殆:后期亦不可辛燥温补太甚,否则愈增其胀。  
艾灸疗法  
取气海、神阙、下脘、中脘、上脘、巨阙、太冲、章门、期门、膈俞、肝俞、乳根、不容、天枢、足三里、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

相关内容推荐

与”鼓胀艾灸穴位及治疗方法“相关图片

最新阅读
艾灸穴位| 人体穴位 |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 十二经络 | 穴位治百病 | 穴位专题 |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1105587936,我们会在36小时内删除。特别声明:网站部分信息来源于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只为方便大家查询浏览,请自行核对信息的真实情况,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特别提醒:本站由于资料众多,难免有部分资料出错或者表述未清楚,感谢各位专家指导,本站将继续努力!

Copyright © 2018-2023 艾灸TOP www.aijiuto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33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