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太溪穴在内踝后缘与跟腱前缘的中间,与内踝尖平齐处取穴。它为肾经原穴、足少阴肾经的输穴,是肾经经气最充足的地方,能激发肾经动力,维持肾脏正常活动,提高肾功能,因此是
“太溪穴”。从名字不难看出“太”,就是大的意思,而“溪”就是溪流溪水。顾名思义也就说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此穴内物质是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到本穴后,冷降水形成了较为宽大浅溪,因此名“太溪”,也称“大溪穴”。
太溪穴为肾经原穴、足少阴肾经的输穴,是肾经经气最充足的地方,能激发肾经动力,维持肾脏正常活动,提高肾功能,因此是肾脏的大补之穴。
太溪穴被古人认为“回阳九穴之一”。正坐或仰卧位,于内踝后缘与跟腱前缘的中间,与内踝尖平齐处取穴。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的凹陷处。
太溪穴位于足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的中点处,而通过太溪穴的各种异常又可以了解肾经的状态。足三里偏重于补后天,太溪穴偏重于补先天。所以,要补先天之本就得从太溪穴开始。
太溪穴位描述
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的中点凹陷处。共2穴(按身体对称轴对称,左右各l穴)。
太溪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法】
第1步:坐位垂足或仰卧位;
第2步:由足内踝尖向后推至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大约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太溪穴是人体穴位之一,是足少阴原穴。其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其双侧对称,也就是两个。如《九针十二原》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穴,太溪二。"
太溪穴位的作用
①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肾虚性五官病证:②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疾患:③腰脊痛及下肢厥;令、内踝肿痛:④气喘、胸痛、咯血、等肺部疾患:⑤消渴:⑥失眠、健忘等肾精不足证。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遗精、遗尿、牙龈炎、踝关节扭伤等。配大陵、神门、太冲、志室主治失眠:配尺泽、鱼际、孔最主治略血:配气海、三阴交、志室主治滑精。
【主治病症】
①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肾虚性五官病证;②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疾患;③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内踝肿痛;④气喘、胸痛、咯血、等肺部疾患;⑤消渴;⑥失眠、健忘等肾精不足证。
有人经常咽喉干,喝水也不管用,没有唾液,这是肾阴不足。揉太溪穴就能补上肾阴。太溪穴是原穴,原穴的意思是既补肾阴,又补肾阳。
太溪穴,它是人体阳气会聚的一个重要之地。凡是寒凉体质的人,都不妨通过常灸太溪穴,让温暖的生机进入寒体之内。
【艾灸参数】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70分钟;温度:38-48℃;
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
【经验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月经不调、遗精、遗尿、牙龈炎、踝关节扭伤等。配大陵、神门、太冲、志室主治失眠;配尺泽、鱼际、孔最主治咯血;配气海、三阴交、志室主治滑精。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