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中庭穴”,“中”,为天地人三部的中部也。“庭”,庭院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中部。
【所属经络】
任脉
【国际代码】
RN16
中庭穴准确穴位图
【定位】
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
中庭穴归属任脉,有治疗胸腹胀满、呕吐、心痛、小儿吐乳等作用。中庭穴的位置: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详见本文图解中庭穴的准确位置图及穴位疗法。
【取穴法】
仰卧位或正坐。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体与剑突间(即胸剑结合部)可触及一凹陷,即为本穴。
【中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5肋间,即胸剑结合部中点处。
【取穴方法】仰卧位,在前正中线上胸骨体与胸剑结合点部可触及一凹陷,平第5肋间。
【快速取穴】仰卧位,先取两乳头连线之中点膻中穴,再向下量1.6寸处,即为本穴。
【穴名解说】
【中庭穴】Zhōngtíng(RN16),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任脉。
【穴位含义】任脉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中部层次。
【名解】“中庭穴”,“中”,为天地人三部的中部也。“庭”,庭院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中部。本穴物质为鸠尾穴传来的湿热水气,散热冷降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气血聚集于庭院之中,故名“中庭穴”。
【主治病症】
①胸胁支满;②噎膈,呕吐,小儿吐乳。
【中庭穴位的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胸腹胀满、食管炎、噎嗝、心痛、小儿吐乳、呕吐、食管狭窄等
【作用功效】宽胸理气、疏膈利气、和胃降逆。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胸腹胀满、呕吐、心痛、小儿吐乳。
【穴位配伍】中庭穴配俞府穴、意舍穴治呕吐;中庭穴配中府穴,主治噎嗝,停食,食反,胸闷,有宽胸利膈,行气消积作用;中庭穴配俞府穴、意舍穴,主治呕吐,食不化有降气化食的作用。
【文献摘要】《针灸聚英》:主胸胁之满,噎塞,食饮不下,吐食出。小儿吐奶。
【艾灸参数】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40分钟;温度:38-48℃;
艾条悬灸时间:5-10分钟;
艾炷灸时间:3-5壮。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灸疗法】直刺中庭穴0.2~0.3寸,向下斜刺;或沿皮刺中庭穴0.3-0.5寸。
【艾灸疗法】可灸,艾炷灸中庭穴3-5壮;或艾条灸中庭穴5-10分钟。
【按摩疗法】用拇指或者两掌重叠,放在中庭穴,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按揉各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治疗小儿吐乳的方法:婴幼儿吐乳,日久瘦弱。方法是艾条点燃后,一手持艾条,一手食指和中指分开,放在中庭穴两侧,距离中庭穴10cm左右或以食指,中指感觉不烫为好,艾灸5~10分钟。连续2~3天。
【经验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食道炎、食道狭窄、贲门痉挛等。配中府主治噎膈、停食、食反、胸闷;配俞府、意舍主治呕吐、食不化。
穴位配伍
中庭配支沟治胸胁胀满。
中庭配俞府、意舍治呕吐。
中庭配大陵、承浆治小儿吐乳。
中庭配中府,有宽胸利膈,行气消积作用,主治噎膈,停食,食反,胸闷。
中庭配俞府,意舍,有降气化食的作用,主治呕吐,食不化。
中庭配中府,治膈寒呕逆。
中庭配俞府、内关、意舍,治呕吐。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