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问题解答*免费配穴指导,有任何关于艾灸方面的问题可联系。微信: aijiutop1 (←长按复制)

当前位置:艾灸TOP网 >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

慢性病防治艾灸脾经

来源: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126 ℃ 作者:xiaosun

文章摘要:

艾灸去黄褐斑,艾灸肝俞穴、血海穴、三阴交穴、太冲穴,每穴艾灸15分钟,每艾灸6天休息1天。

在中医理论当中,脾的功能非常强大,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运用经络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强人体气血,为防病治病储备最大的能量。  
要想祛除疾病,永葆身体健康,就得随时把新鲜气血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让血液总保持快速周流的状态。没有瘀血的堆积,身体就不易生病。  
慢性病防治艾灸脾经
如何健脾呢?  
除了采用喝山药薏米粥、冬天吃大枣等食疗方法,或吃些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等常用健脾中成药,有没有一劳永逸的好方法呢?  
通过饮食来健脾,的确是不错的方法,但是有好多人不适应或不吸收,怎么办呢?其实,最安全有效且持久的方法就是灸脾经。  
其实,任何疾病,都是在人体内有瘀血的情况下生成的,而脾正好具备了生成和运输新鲜气血这两大功能。只要把脾养好了,就可以百病不生,即使有病也会很快痊愈。  
气血充盈邪无踪  
品味脚上的脾经大药房  
脾经上的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的,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上去,所以,每天一定要多灸这些穴位,把气血引下来。同时还可以做跪膝法,帮助把血液引过来。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很多朋友都存在脾虚的症状,比如,夜里睡觉老流口水(这叫脾不摄津,就是脾不能收摄这些津液,它自己流出来了);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不一会儿就腹胀,消化不良;手脚冰凉,血液循环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不能收摄;因为气血上不到头部而头晕,等等。这些症状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尽管脾虚的症状有很多,但多灸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  
另外,灸太白穴还可以调节血糖,治糖尿病。  
公孙穴:治消化不良、胃反酸、妇科病  
从太白穴往上1寸就是公孙穴。公孙穴的功能非常强大,既可以调动脾脏、脾经的运血能力,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去,是一个疏散点、一个枢纽;又可以帮助调节身体上由于气血瘀滞造成的各种症状,综合起来,就是通气、活血、解瘀。  
如果你有妇科方面的问题,请每天灸公孙穴。另外,公孙穴可以抑制胃酸,如果您出现出酸水的情况,赶紧灸一下公孙穴,很快就会好转。
公孙穴还可以增加小肠蠕动,增强消化能力,如果吃完东西不消化,也要赶紧灸它,很快就会往下运化了。  
商丘穴: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  
在内踝骨的前缘偏下一点,就是商丘穴。该穴正好对应于足底反射区中的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同时,它又提示了一个医理: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慢性病防治艾灸脾经
为什么灸商丘穴能消除炎症呢?这是因为脾是管运血的,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也就消除了。  
脾经上的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的,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上去,所以商丘穴可以消除下身的各种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  
为先天之本添砖加瓦  
品味腿上的脾经大药房  
有人不爱吃饭,特瘦,能灸小腿脾经吗?实际上,灸脾经既管胖也管瘦。  
三阴交穴:治肝、肾、脾上的病症及妇科病 
慢性病防治艾灸脾经
三阴交穴在脚内踝上3寸,也就是四横指的地方。“三阴交”就是肝、肾、脾3条阴经交会的点,所以这个穴位可以治3条经上的病症,可谓一穴多用。三阴交穴还是妇科病的通治要穴。无论妇科问题是发生在附件、子宫、卵巢还是乳腺,都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  
此外,灸三阴交穴还可以缓解痛经。  
漏谷穴:治不消化、男性前列腺问题、腿肚子酸痛  
从三阴交穴贴着脚骨内侧下缘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漏谷是谷子漏出来的意思,也就是吃下肚的东西,没能得到很好地消化,营养没吸收,又排出来了,这叫做“完谷不化”。而多灸漏谷穴就可以治疗。  
漏谷穴还可以治疗小便不利,对男性前列腺问题很有疗效。  
很多朋友整天上完班回到家,觉得腿肚子酸麻胀痛,放到哪儿都不合适,这时您就需要多灸漏谷穴,白天上班不方便,可以点揉,最好在上午9点到11点脾经气血最旺的时候点揉。这样晚上回到家时,腿就不酸了。  
地机穴:治慢性胰腺炎、糖尿病  
贴着胫骨往上走,与腿肚子上的最高点正对着的地方就是地机穴。“地机”就是大地充满生机的意思。因为脾属土,土属大地,而且人体的后天之本都靠脾胃来供应,所以灸地机穴可以增强整个肠胃的运化功能。  
地机穴对胰腺很有帮助,像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都可以通过灸地机穴来防治。  
阴陵泉穴:祛湿,治各种炎症、水肿  
顺着胫骨一直往上,捋到膝窝下卡住了、捋不动了,那个地方就是阴陵泉。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  
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灸阴陵泉穴就会好。  
血海穴:专治瘙痒、调节血液循环  
慢性病防治艾灸脾经
血海穴又称百虫窝,意思是有一百个虫子在那儿扎窝。它是专门治痒痒的穴。老年人身上经常瘙痒,用艾条灸一灸血海穴就能很快止住。这个方法效果最好,而且很方便。  
“男子主气,女子主血。”女子以血为先,所以她们身体里的血一定要充足。血海穴可以调配人体的血液,把多余的血分配到少的地方去,把瘀滞的地方给疏散开,其功效相当于足三里穴。只不过一个是补气的,一个是调血的,但都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治本大穴。  
小腿脾经:胖人减肥,瘦人增肥  
如果在推小腿的过程中发现痛点正好压在脾经上,那一定要多灸小腿脾经才真正管用,主要灸小腿脾经上的阴陵泉穴、地机穴、漏谷穴、三阴交穴。如果找不准,也不想记得那么详细,索性顺着胫骨内侧边缘由上往下灸。哪个穴敏感,就多灸哪个穴。  
不给疾病任何藏身之地  
品味胸腹部的脾经大药房  
脾经还有好多穴位都在肚子上,一推腹就全给推了。  
推腹法:腹部的脾经穴位一把推  
脾经还有好多穴位都在肚子上,一推腹就全给推了。它们通常都在人体中线旁开4寸的位置上,如果这个位置上有痛点,您就知道是脾经上的问题了。推完腹之后,如果再能艾灸,效果更佳。  
大包穴:治急性扭伤  
大包穴:脾经的最后一个穴,在肋骨这块儿腋窝直下6寸处。“大包”就是大包大揽的意思,比如急性腰扭伤、急性脖子扭伤、急性肋间神经痛,大包穴都能治。

与”慢性病防治艾灸脾经“相关图片

相关阅读
艾灸的五种功效和作用

艾灸的五种功效和作用

艾灸疗法通过热、近红外、药透方式,作用于人体腧穴而激发经气,从而达到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艾灸治中风的作用与功效

艾灸治中风的作用与功效

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而导致脑络痹阻或血溢于脑而引起的病症,以卒然昏仆、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指麻、舌謇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实针对中风的一些症状艾灸是有一定疗效的。 ...

女性常做艾灸改善月经十大好处

女性常做艾灸改善月经十大好处

艾灸是通过回阳固脱,温补阳气,来调理脾肾两虚引起的脾气不足,可解郁散肝气达到身体平衡,可改善内分泌失调,让子宫卵巢神经活跃达到改善。...

隔姜灸的功效和作用

隔姜灸的功效和作用

隔姜灸是属于艾灸疗法的一种,与普通的灸法相比,有更加好的疗效,也是常用的一种灸法,有驱寒、祛风、温阳、补肾、止痛、祛湿的效果,如果自己在家里操作,要注意方法,防止出现烧伤皮肤,在材料的制作上也要注意下面看看隔姜灸的操作及作用。隔姜灸是把生姜放在艾条和皮肤之间施灸,有防治疾病和保健的作用。这种疗法在明代就已经使用,现在的应用范围更加广,隔姜灸的特点是充分把姜和艾灸结合起来,以达到治病的目的。隔姜灸效果要比直接灸效果更好。隔姜灸利用生姜对人体的渗透力,能很好的将艾柱和艾绒中的成分直达人体病灶处,可以明显感受到...

艾灸对男性的好处

艾灸对男性的好处

艾灸对于男性具有益气养血、补肾壮阳、益肾强精的作用。艾灸具有益气养血的作用,适当艾灸关元,可提高身体免疫力,提高人体抗病能力,灸肚脐、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可以健脾益气调胃,促进营养吸收,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艾灸肾俞、关元、气海等穴位可补肾壮阳,治疗由于先天遗传、后天生活不当或疾病导致的肾阳不足(主要表现为腰膝酸软、阳痿早泄、遗精滑精等性功能障碍症状);适当艾灸肾俞、关元等穴位,具有益肾强精的作用,可提高精子质量和向前运动活力,针对肾阳虚引起的少精症、弱精症、精子畸形等较好疗效。同时其还可调节男性内分泌功能...

冬季艾灸的好处

冬季艾灸的好处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发病率明显增高,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藏阳。冬季艾灸可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和耐寒性,可以抵御寒邪的入侵。艾灸是通过对经络进行调节,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并加强血液循环,有利于调节内分泌,并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功效,冬天艾灸可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艾灸之后会激发人体的正气,从而可以令身体具有更强的抗病能力,还有益于强身和养生。...

百科 艾草 技术 培训 加盟 穴位 资讯 学习 产品 图片 专题

本站的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不慎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QQ:1105587936,我们会在36小时内删除。特别声明:网站部分信息来源于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只为方便大家查询浏览,请自行核对信息的真实情况,本站将不承担任何责任!特别提醒:本站由于资料众多,难免有部分资料出错或者表述未清楚,感谢各位专家指导,本站将继续努力!

Copyright © 2018-2023 艾灸TOP 版权所有

京ICP备180332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