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更年期综合症》又称"经断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眩晕耳鸣、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心悸失眠,或腰背疫楚、面浮肢肿、纳呆便溏,或皮
经断前后诸症概述
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综合症》又称"经断前后诸证",妇女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眩晕耳鸣、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心悸失眠,或腰背疫楚、面浮肢肿、纳呆便溏,或皮肤蚁行感、情志不宁等症状称为经断前后诸证,亦称“绝经前后诸证”,也常称为“更年期综合征”。西医学中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属本病范畴。双侧卵巢切除或放射治疗后,或早发绝经卵巢功能衰竭而致诸证,可参照本病调治。
经断前后诸症
经断前后诸症病因与症状
(1)肾阴虚:绝经前后,月经先期或先后不定,量或少或多,或崩或漏,经色鲜红,眩晕耳鸣,汗出,五心烦热,腰膝疫软,足跟疼痛,或皮肤干燥、瘙痒,口干,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2)肾阳虚:绝经前后,月经紊乱,量多、色淡黯,或崩中漏下,精神委靡,面色晦黯,畏寒肢冷,或面浮肢肿,腰背冷痛,小便清长,夜尿多,舌淡或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弱。
(3)肾阴阳两虚:绝经前后,月经紊乱,量或少或多,乍寒乍热,烘热汗出,头晕耳鸣,健忘,腰痠背痛,舌淡,苔薄,脉沉弱。
经断前后诸症病因分析与诊断
经断前后诸证是因绝经期机体肾虚,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相应的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又因体质的不同而轻重不一,持续时间长短有异。本病的根本在于肾虚,其证型又有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之不同。阴虚者,多烘热汗出,五心烦热:阳虚者,多畏寒肢冷,腰背冷痛:若见乍寒乍热,烘热汗出者。则属阴阳两虚之候。
《素问-上古天真论》日:“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指出了女性生长衰老的自然规律。若绝经前后体质均好或调理得当,则绝经期“天癸竭”,经血渐止而无不适。而部分妇女由于平素和绝经前后的体质、产育、疾病、营养、劳逸、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方面调理不当,伤及肾气,更遇绝经期肾气衰,任脉虚,天癸竭,使得阴阳平衡失调而导致本病。可见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以肾虚为主,常见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二肾的阴阳失调,常涉及其他脏腑。其中主要影响心、肝、脾三脏。例如肾阴虚导致心肾不交,引起心火偏亢,肝肾同源,肾阴虚又可导致精亏不能化血,而引起肝肾阴虚,肝失柔养,肝阳上亢: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阳而导致脾肾阳虚。因而易出现由水湿、痰浊、瘀血、气郁或心脾两虚等所引起的证侯。
(1)肾阴虚与肾阳虚:肾阴虚素体阴虚,或多产房劳,忧虚劳倦者,年至肾阴不足、天癸渐竭的绝经期,肾阴更伤,脏腑失养,遂发经断前后诸证。肝肾同源,精血互化,若肾阴亏虚则肝血不足,肝气偏旺,抑或木少滋荣,肝阳偏亢:又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若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独亢,则心肾不交,倘若肾阴不足,精髓亏虚,不能上荣于脑可致髓失所养等。绝经前后,肾阴不足,冲任失调,故月经先期或先后不定、量或少或多,或崩或漏:肾阴不足,脑位不充,故眩晕耳鸣:肾阴不足,阴不敛阳,虚阳上浮,则烘热汗出,虚热循经而散,则五心烦热:阴虚内热,则口干,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肾虚筋骨失养,外府失荣,则腰膝疫软,足跟疼痛:阴虚血燥,故皮肤干燥或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象。肾阳虚素体阳虚,或过用寒凉及过度贪凉,可致肾阳虚惫,正值天癸渐竭的绝经期,神阳益虚,脏腑失煦,可致经断前后诸证。若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阳,可致脾肾阳虚:若脾肾阳虚,不能健运水湿,湿聚成痰,则造成痰湿内蕴,抑或阳气虚弱,气虚而血不行则成血瘀:因而出现经断前后诸证的复杂变化。绝经前后,肾阳渐衰,冲任不固,不能约制经血,则月经紊乱,量多、色淡黯,或崩中漏下:命门火衰,阳气不能外达,故面色晦黯,精神委靡:阳虚经脉失煦,则畏寒肢冷,腰背冷痛:肾阳不足,不能温化膀胱,则小便清长,夜尿多:水湿内停,故面浮肢肿。舌淡,或胖嫩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弱均为肾阳虚衰之象。
(2)肾阴阳两虚:绝经之年,精血亏虚,肾之阴阳渐衰,或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真阴真阳不足,不能濡养、温煦脏腑,阴阳失调而致诸症丛生,绝经前后,肾阴阳俱虚,冲任失调,则月经紊乱,量或少或多,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则乍寒乍热,烘热汗出:肾精亏虚,脑失所养,故头晕耳鸣,健忘,肾虚外府失养,督脉失荣,则腰疫背痛,舌淡,苔薄,脉沉弱均为肾阴阳俱虚之征。
综上所述,妇女在绝经前后,机体由阴阳均衡向衰老过渡,随着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衰,月经将断而至绝经,这是妇女正常的生理衰退变化。通过自身脏腑间的调节,多数妇女能顺利渡过这一时期,但部分妇女由于体质虚弱,肾虚天癸竭的过程相对较剧或较甚,或因工作、生活的不同境遇,以及外界的各种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不能自身调节,使肾的阴阳平衡失调,影响至心、肝、脾脏,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因而出现围绕绝经前后诸多证候,其致病机制主要是肾虚。但因妇女经、孕,产、乳,屡伤于血,易处于“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状态.所以经断前后诸症.临床相对以肾阴虚居多。
具体艾灸疗法
取内关、腰阳关、命门、百会、关元、气海、阴交、神阙、中脘、神门、曲池、太冲、期门、风池、涌泉、照海、心俞、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