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施灸时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称为悬起灸。悬起灸根据实际操作方法不同,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
第七章常用灸法种类和技巧
第三节艾条灸法
艾条灸法是指用纸包裹艾绒卷成圆柱形艾条来施灸的艾灸方法,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称为悬起灸。若将点燃的艾条隔布或隔绵纸数层实按在穴位上,使热气透入皮肉,火灭热减后重新点火按灸,称为实按灸。艾条灸法已发展成纯艾条灸、药物艾条灸、隔物灸(药、布等)和无烟艾条灸4种。
一、悬起灸法
施灸时将艾条悬放在距离穴位一定高度上进行熏烤,不使艾条点燃端直接接触皮肤,称为悬起灸。悬起灸根据实际操作方法不同,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
(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
(3)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
以上诸法对一般应灸的病证均可采用,但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病,雀啄灸、回旋灸多用于灸治急性病。
1、温和灸
温和灸施灸时将灸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肢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张,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温和灸有温通经脉、散寒祛邪的功效,多用于灸治慢性病症.
2、回旋灸
回旋灸在施灸时,将点燃一端的艾条,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约距离皮肤2~3厘米的高度),但并不固定,在是在3~5厘米直径的范围内,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一次灸15~30分钟左右,以局部出现温热潮红为度。
回旋灸主要适用于病变面积较大的风湿痹痛、软组织损伤及皮肤病等。
3、雀啄灸
雀啄灸在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一起一落,忽近忽远地施灸,温度达灼痛时将火焰调到只有热感而无刺痛感的距离,待灼痛停止后再将火焰移近至灼痛距离,在灼痛出现以后再离开,如此反复操作约15~20分钟。因本法施灸时热力较强,故应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雀啄灸多用于治疗急性病、昏厥及小儿疾患。
4、齐灸
齐灸法是现代医家在《灵枢·官针》记载的十二刺法中的“齐刺”法的启发下,总结出来的一种艾条悬灸法。即采用二根或二根以上的艾条同时熏烤一个穴位或两个以上的穴位,均称为齐灸法。
5、排灸
排灸法又称排艾灸法,是现代创制的一种艾条悬灸法。它主要特点在于:一般艾条悬灸法多仅以1支艾条施灸(上述齐灸法亦仅3支),而本法少则4支,多则12支,同时点燃后,分成两排排列好,由施灸着左右两手分别用五只手指夹拿,作扇形排列,故称之为“排灸法”。
本法火力充足,多穴同灸,对某些难治病症往往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运用本法要求医者手法纯熟,具有一定经验。
6、艾条隔物灸法
艾条隔物悬灸法指将艾条点燃后在覆盖某种隔物的穴位进行悬起灸的一种灸疗。此类隔物可采用艾炷间接灸的隔物,这在前面已作了介绍;也有艾条悬灸用的特殊隔物。
一般而言,艾条隔物悬灸与艾炷隔物灸的操作方法与作用机制,基本类似。即具有温热剌激和药物透入的双重效果。但因艾条悬灸时,其移动范围较大,火力较艾炷灸为弱,因此,隔物面积要求大一些,隔物的透热作用强一些。
隔物上,可以用和艾炷隔物灸一样,如隔姜灸,隔蒜灸及隔葱白灸等,还有现代隔物灸仪.
7、隔布灸
隔布灸法,古代主要用于艾条灸法,如清代《陈修园医学丛书》载:“将针(指艾条)悬起,离布寸半许,药气自能隔布透入……”。而隔布灸的布,则多用浸过生理盐水或药液(药液均据病证配制而成)的布。此法取材容易,且因能保持灸疗热力均匀、持久,在一定程度上可促使药物透皮进入人体,达到双重的治疗效果。
8、隔药纱灸
隔药纱灸是将消毒纱布在含有一种或以上药物的药液中浸透后置于穴区,再以艾条在其上进行悬灸,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加热促进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又能促进灸治热力的传导,促进灸疗的调整作用,并可避免局部烫伤。所用药液以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者为主。
9、隔膏药灸
隔膏药灸法是一种艾条隔物悬灸法。它是将含有某些中药的软膏或膏药作为隔物,以艾条进行间接灸疗。
10、隔药液灸
隔药液灸是采用局部穴区涂上药液后再用艾条灸灼的方法,可以达到艾灸的温热剌激与药物透皮吸收的双重治疗作用。
11、隔药糊灸
隔药糊灸是从古代隔药末灸发展而来。它主要指把药物研末再用某些汁液调制成糊状物,并以此糊状物作为艾条间接灸的隔物。
二、实按灸法
实按灸法又称艾条按压灸法,是传统的艾条负法之一。本法与艾条悬起灸相对应,系指将艾条一端点燃后,隔布或绵纸数层按在穴位上,使热气透人肌肤的一一种灸治方法。按压灸法是艾条最早应用的施灸方法,首见于明代朱权的《寿域神方》:“用纸实卷艾,以纸隔之,点穴于隔纸上,用力实按之,待腹内觉热、汗出,即差。”当时所用为单纯的艾绒,之后又在艾绒中加入某些药物,药物处方颇多,因处方不同,而又分别称之为“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等。
1.雷火神针
雷火神针是以纯净细软的艾绒125克,平铺在40厘来见方的桑皮纸上。将沉香、乳香、羌活、干婆、穿山甲各9克,磨香少许,共为细末。取药末24克掺入艾线内,紧卷成爆竹状,外用鸡蛋清封間,阴干后备用。
施灸时,将太乙针的端烧者,用布7层包裹其烧者的端,立即紧按于应灸的脑穴或患处,进行灸慰,针冷则再燃再觉。如此反复负熨7一10次为度。由于其使用方法有针之法,灸之功,故称为雷火神针。其活应症《针灸大成.雷火针法》载:“治闪挫诸骨间痛,及寒湿气痛而畏刺者。”
2.太乙神针
太乙神针的制作方法与“大乙针”相同,惟药物处方有异,是用纯净细软的了的艾绒150克人参125克、穿山甲250克、山羊血90克,干年健500克、钻地风30克肉桂500克、小茴香500克、苍术500克、甘草1000防风200克摩香少许,共为细末,卷制而成。
大乙神针施灸方法与“雷火神针”相同,此法治疗风寒湿痹、肢体两嘛、瘦霸无力、半身不遂等均有效,临床上除治上症外,大体与“雷火针灸”主治相同。
3.百发神针
百发神针载于《串雅外编》,制作及使用方法同雷大神针和大乙神针,药物组成处方:乳香投药,生川附子,血竭,川鸟,草乌,檀香末,大贝母,原香各9克,母丁香49粒,艾绒30克,其艾条制法,临床上主要用于下实痛、满肩风、鹤膝风、半身不逐、病块、腰痛、疝气及痛痕等症。
4.艾火针衬垫灸
艾火针村垫灸又称为村垫灸,为传统实按灸的改进方法。具体方法是取干姜片15克放汁300毫升,与无粉调成稀糊状.涂布在5~6层的干净白棉布(禁用化纤布)上,制成硬村,晒干后剪成10厘来的方块备用。各时先将该村垫放在穴位上,再将药物艾条点燃的一端按在衬垫上,约5秒钟左右,待局部感到灼热即提起甘条,称为一壮,如此反复施负5次即5壮后更换穴位,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适用于痹证,骨伤疼痛,阳墙、遭尿,慢性肠道疾病等。
5.神灯照灸
神灯照灸法即是将雄黄6克,朱砂6克,血竭6克,没药6克,原香1.5克,研细为末。每次取药1克,桑皮纸裹之。做成条状,长约20厘米,以麻油浸透备用。用时,点燃之。
使之距患部3厘米许,徐徐烘之,以皮肤烘热为度。适用于外科疮疡,有消肿溃坚止痛的作用。
推荐阅读
葛洪著作《肘后备急方》灸法理论,给屠呦呦灵感,促使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作出了重大医药学贡献。为记载古代针灸治疗的早期文献之一,内容丰富。 ...
灸法秘传清朝书籍,传自四川的高僧,最该一读。但是是文言写的,一般人看上去费劲。能够选读贾丙顺的灸法秘传白话注释。 ...
阅读全文>>
2021-09-16 12:31:24
艾灸历经中日韩等國家老百姓的应用,和长期的考验,假如确实沒有实际效果。艾灸新手入门,找一些艾灸的有关材料看一看,学习培训完对亲人健康保健也是有非常好的功效。...
阅读全文>>
2021-09-16 12:02:10
艾灸的起源,艾灸的形成与发展,艾灸在中医学上的地位,艾灸的功效与机制,艾灸的指导理论、艾灸的作用机制、艾灸的具体功效和艾灸的好处...
阅读全文>>
2021-08-29 18:30:03
葛氏隔物灸对后世灸法影响很大,隔物的品种不断扩展,治疗病种日益广泛,隔物灸具有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而且施灸时火力温和,没有灼痛,患者易于接受,现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阅读全文>>
2019-12-24 23: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