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手少阳三焦经穴,归属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左右两侧共46个穴位,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以下详解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的位置、作用、主
中篇第一章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各论
(十)手少阻三焦经(共23穴)
経脉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美神)上行于第4、第5掌骨側,沿腕背、出于前臂外側尺格骨之,経肘尖沿.上臂外側送肩部,交大椎,再向前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絡心包.辻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
盆部,上走项部,沿耳后直上至额角,再下行经面颊部至目眶下。
耳部支脉:从耳后人耳中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主要病候: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聋,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痛等。
主治概要: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手少阳三焦经见图2-3-10。
(1)关冲五输穴之一,本经井穴;五行属金。
[释名]出入之处为“关”;“冲”指要冲,交通要道。穴为手少阳之井,少阳乃出入之枢纽:又手厥阴脉气由此而入,手少阳经气由此而出,故名。
[定位]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功效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鸡,喉痹,舌强,热病,心烦。[配伍]配内关、人中治中署、昏厥。
[灸法1①《铜人》:灸--壮。②《索注》:灸三壮。③《甲乙》:宜灸三壮。
(2)液门五输穴之一,本经荥穴;五行属水。
[释名]“液"指水之精:出入之处为“门"。三焦为决读之官,水道出焉。大为三焦经荥穴,属水,荥指小水,脉气由此流过,转入于梅,故名液门。
[定位]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跳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主治]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配伍]配魚际治喉痛。
(3)中诸五输穴之--,本经输穴;五行属木。
[释名]水中小洲日“清"↓六属三焦经所注之膾穴,脉从被门上行两骨之间若“江之有清,而居其中”,故名。
[定位]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第5掌骨间凹陷处。
[功效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
[配伍I配角孙治耳鸣耳聋,配太白治大便难,配支沟、内庭治嗌痛。[灸法]①《铜人》:灸三壮。②《明堂》:负二壮。
(4)阳池本经原穴。
[释名]三焦主水,腕背凹陷似“他”;穴属“阳”经,故名阳池。I定位I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功效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配伍]配合谷。尺泽、曲池、中者治手臂拘挛。
[灸法1①《素注》:灸三壮。②《铜人》:禁灸。
(5)外关本经络穴;八脉交经(会)穴之一,交阳维脉。
[释名]一言“外”指阳侧,穴为手少阳别络,别走心主厥阴,又与内关相对,故名:又说“外”指体表,“关"指关隘,穴与阳维脉相通,阳维有维系,联络诸阳经作用,病位在外,穴为主治头肢、躯干疾患之要穴而名。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配伍]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治胁痛。[灸法]①《铜人》:灸二壮。②《明堂》↓灸三壮。③《甲乙》:宜灸三壮。
(6)支沟五输穴之一,本经经穴;五行属火。
[释名]“支"通肢;“沟"指沟渠。穴在上肢前臂尺概两骨之间,因喻脉气行于两骨间如水行于氛,故名。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欄纹上3寸,尺骨与機骨之间。[功效主治]暴暗,耳聋,耳鸣,肩背酸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配伍]配天枢治大便秘结,配双侧支沟治急性腰扭伤,胁痛。
[灸法]①《钢人》:灸二七壮。②《明堂》:灸五壮。③《素注》:灸三壮。④《甲乙》:宜灸三壮。
(7)会宗手少阳之郄穴。
[释名]该穴主治耳聋,耳为宗脉所会案,故名。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格侧缘。[功效主治]耳弹,痛证,上肢肌肤痛。
[配伍]配听会、耳门治疗耳聋,配大包治上肢肌肉疼痛、软组织挫伤。
(8)三阳络
[释名]意指手三阳经在此相络,故名。
[定位]在前臂背侧,腕背欖紋上4寸,尺骨与概骨之间。[功效主治]暴暗,耳聋,手臂痛,龋齿痛。
[配伍]配曲池,合谷、肩井治中风后遗症上肢不遂。
[灸法1①《铜人》:灸七壮。②《明堂》:灸五壮。③《甲乙》:宜灸九壮。
(9)四渎
[释名]“读”指大川,普以江、淮、河、济四水为“四读"。穴为三焦经腧穴,三焦者,决续之官,水道出瑞,犹如四被之状。穴在尺桃两骨之间,三阳络穴之后,故以为名。
l定位]在前臂背側.当田池与肘尖的達銭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格骨之向。[功效主治1暴暗,暴葺,齒痛,呼吸气短,咽阻如梗,前臂痛。
[配伍]配三阻絡、肩惨、天膠、肩外前洽肩臂痛,配三阻絡、阻溪治手指伸展不利.上肢不遂。
(10)夭井五輸穴之--,本経合穴;五行属土。
[釋名]本穴カ手少阻之合,属土,上地出水日“井”;穴在肘尖之上居“天"位,其妊凹陥頗深,犹似深井.故名。
[定位]在臂外側,屈肘吋,当肘尖真上1寸凹陥処。
[功效主治1偏尖痛,肋肋、頚項、肩臂痛.耳聲,瘰窈,櫻气,癲用。
l配伍]配率谷洽偏尖痛,配夭突治櫻气.配臂洽瘰窈、臨疹,配巨飼、心侖治精神恍愡。
(11)清冷渊
[秤名]"清冷”意カ寨京;“繃"指深通源。穴属三焦,位居肘上,脉气至此,似水注人深渊,加之淡穴主治三魚大熱大寒之疾,針溽可込解肌透熱和疏夙散寒之效,故名。
[定位]在臂外側,屈肘肘,当肘尖宜上2寸,即天井上1寸。[功效主治]尖痛,目黄,肩臂痛不能半。
[配伍]配肩像、天醪、腆命、券老、合谷治上肢痿、痺、樺、痛。
(12)消派
[粹名]“消”.倣也;“豕",袙名。穴居上臂外側,内旋肘有浅凹陥,三焦脉气流注此穴.似水流人散泊之中加之本穴有清散邪協之功.故名。
[定位I在臂外側,当清衿渊与臑会達段中点姓。l功效主治1尖痛,頚項強痛.臂痛,皆痛,癲疾。
[配伍]配肩膠、肩鶻、臑会、清冷渊洽肩臂痛、上肢不遂、肩周炎。
(13)臑会手阻明、少阻二に絡之会;手少旧、旧雛之会。[釋名1上臂カ“鵬”;垓穴カ手少四与田維之“会",故名。
[定位1在臂外側,当肘尖与肩醪的達銭上.肩膠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縁。[功效主袷1肩臂痛,瘻气,瘰痴,目疾,肩胛狆痛。
[配伍]配肩命、肩貞洽肩周炎,配肘儚、外美治肘臂李痛。
(14)肩膠
[釋名1骨苓空隙処カ"醪";穴在“肩"部骨隙処,故名。
[定位]在肩部肩懾后方.当臂外展肘,于肩峰后下方呈現凹陥処。[功效主治1臂痛,肩電不能拳。
[配伍]配天宗、曲垣治疔肩背疼痛,配肩井、天他、券老袷上肢不遂、肩周炎。
(15)天醪交会穴之一,手足少阳、阳维之会。[释名]高处为“天";骨隙称“影”。故名。
[定位]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功效主治]肩臂痛,颈项强痛,胸中烦满。
[配伍]配秉风、天宗、清冷渊、朋会治颈肩综合征、上肢不遂。
(16)天牖
[释名]上部为“天"↓“脑”指窗口,此指头窍。因穴在上部,主治头窍诸疾,故名。[定位]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领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功效主治]头晕,头痛,面肿,目昏,耳聋,项强。.
[配伍]配外关,率谷、治偏头痛、耳鸣,耳聋、腮腺炎。
(17)翳风手足少阳之会。
[释名]“翳”指蔽;“风"指风邪。穴在耳后凹陷处善疗风邪,耳重又似屏障可以遮掩,故名。[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领角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主治]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颊肿,瘰捌。[配伍]配地仓、承浆、水沟、合谷治口噤不开。
[灸法1①《素注》:灸七壮。②《明堂》:灸三壮,刺灸俱令人咬钱,令口开。③《甲乙》:宜灸三壮。.
(18)癭脉
[释名]“痴"指瘐疚、抽搐:“脉”指血络。穴当耳后青筋络脉处,主治小儿惊痫,故名。[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功效主治]头痛,耳聋,耳鸣,小儿惊痫,呕吐。泄利。
[配伍]配翳风、门,听官、听会、百会治耳硬化症、提高听力。
(19)颅息
[释名]“颅"指头颅:“息”指安神,又作休止之意。穴在耳后头颅处,有安脑宁神作用,故名。
[定位]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功效主治]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涎沫。
[配伍]配太冲治小儿惊痈、呕吐涎沫、瘦瓜,配天冲,脑空、风池、太阳治偏头痛、头风病。
(20)角孙交会穴之--,手足少阳、手阳明之会。
[释名]“角"指耳上角:“孙”指支别之络。穴当耳上角,在手少阳经支脉别行之处;又古有鼻为祖,耳为孙之说,故名。
[定位]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功效主治]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配伍]配大阳、头维、太冲治偏头痛。配翳风。门、风池治耳痛,配睛明、攒竹治目赤肿痛,配下关、颊车、合谷治牙痛。
[灸法]①《铜人》:灸三壮。②《甲乙》:宜灸三壮。
(21)耳门
[释名]穴当耳前,如耳之门户,主治耳疾,故名。
[定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领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功效主治]耳聋,耳鸣,聘耳,齿痛,颈额痛,唇吻强。[配伍]配丝竹空治牙痛,配兑端治上齿龋。[灸法]①《铜人》:灸三壮。②《下经》:禁灸,
有病负不过三壮。③《甲乙》:禁灸。望u
(22)耳和醪交会穴之一,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
[释名]“和”指和谐,调和;“醒”,空穴也。本穴能调和听觉,故名。
[定位]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廊根之前方,颞找动脉的后缘。
[功效主治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领肿。口渴。[配伍]配养老、完骨治耳聋。
(23)丝竹空
[释名]“丝竹”指眉毛:“空"指孔窍。穴于眉端细梢外之凹陷,故名。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功效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眼脸跳动。齿痛,癫瘸。
[配伍]配阳白、攒竹治眼脸下垂,配中诸、风池治偏头痛。
[灸法1①《铜人》:禁灸,负之不幸,使人目小及盲。②《甲乙》:禁灸。
推荐阅读
葛洪著作《肘后备急方》灸法理论,给屠呦呦灵感,促使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作出了重大医药学贡献。为记载古代针灸治疗的早期文献之一,内容丰富。 ...
灸法秘传清朝书籍,传自四川的高僧,最该一读。但是是文言写的,一般人看上去费劲。能够选读贾丙顺的灸法秘传白话注释。 ...
阅读全文>>
2021-09-16 12:31:24
艾灸历经中日韩等國家老百姓的应用,和长期的考验,假如确实沒有实际效果。艾灸新手入门,找一些艾灸的有关材料看一看,学习培训完对亲人健康保健也是有非常好的功效。...
阅读全文>>
2021-09-16 12:02:10
艾灸的起源,艾灸的形成与发展,艾灸在中医学上的地位,艾灸的功效与机制,艾灸的指导理论、艾灸的作用机制、艾灸的具体功效和艾灸的好处...
阅读全文>>
2021-08-29 18:30:03
葛氏隔物灸对后世灸法影响很大,隔物的品种不断扩展,治疗病种日益广泛,隔物灸具有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而且施灸时火力温和,没有灼痛,患者易于接受,现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阅读全文>>
2019-12-24 23: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