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中髎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次髎下内方,适对第3骶后孔。现代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泌尿感染等病证。
中髎穴(zhōngliáo)
中髎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次髎下内方,适对第3骶后孔。
【穴义】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名解】中,与其余三髎穴相对位处中部也。髎,孔隙也。中髎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中髎。
【解剖位置】
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三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中髎穴的准确穴位图
中髎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归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部。在臀大肌起始部;当骶外侧动、静脉后支处;为第三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简易取穴】
中髎穴位于腰骶部,先找到第5腰椎,垂直向下数3个突起骨,找到第3骶骨,在其后正中线与髂后上棘相交处即是。
【中髎穴的位置】位于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3骶后孔处。
中髎穴的作用
中髎穴具有补益下焦,强腰利湿的功效,是治疗下腰疼的常用穴位。中髎穴临近于二阴,故常配合其相关腧穴治疗前阴病、妇科病及腰部疾病。
中髎穴主治病证:
便秘,泄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带下,腰痛等。
现代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泌尿感染等病证。
【按摩中髎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主治病症】腰痛(腰骶痛)、便秘、泄泻、月经不调、带下、小便不利等。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性功能障碍、泌尿感染等病证。
【穴位配伍】中髎穴配足三里穴治便秘;配殷门穴、承山穴治疗腰痛、下肢瘫痪;配关元俞穴、三阴交穴治疗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配合谷穴、足三里穴治疗便秘、腹胀;配中极、曲骨主治小便不利。
日常保健
按摩
最好采用叩击,将手握一个空拳,用拳背这个位置去叩击腰骶部,双手可以同时叩击,叩击的力量一定要大点,有明显的声音出现,刺激它,才可能通过骶神经孔,传递到盆腔里面去,来刺激里面的脏腑。
针刺
中髎穴,直刺1-1.5寸。
中髎穴的穴位治法:
刺法:直刺1~1.5寸。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7壮,艾条灸5~10分钟。
1、八髎穴位对我们人体下半身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特别是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问题。
2、对腰部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按揉腰骶,促进腰部的气血通畅,对老年人的保健有非常关键作用和意义。
中髎穴的配伍:
配足三里治便秘。
配殷门、承山,有舒经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腰疼,下肢瘫痪。
配关元俞、三阴交,有调经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配合谷、足三里,有理气和胃调肠的作用,主治腹胀,便秘。
配秩边、阳陵泉,治下肢疼痛。
配肾俞、关元俞、归来、三阴交,治月经不调。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