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案例患儿,男性,1岁零2个月。流涎半个月,无其他异常。嘱其父母用艾条悬灸:身柱、神阙、廉泉各10分钟。灸完第二天,流涎减少;连续灸3天,流涎止住,停灸。
小儿流涎概述
小儿流涎,是指儿童口涎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的一种病症,因涎水留滞于颐下(面颊、腮部),故又称“滞颐”,俗称“流口水”。
小儿流涎
另4~6个月婴儿口涎增多,是吞咽障碍或闭口不全所致,或乳牙初生时常有生理性滞颐不属于本文范畴;若口腔肿痛靡烂,或因虫证、口疮、软瘫、痴呆、舞蹈病、癫痫等疾病而涎出过多者,当治其病源,不属于本条讨论范围
小儿流涎病因与症状
(1)脾胃积热:患儿终日涎水流淌,质黏稠,进食时则更多,颐间红赤或口舌生疮,口臭唇红,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或臭秽,口渴多饮,烦躁不宁,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2)脾胃虚寒:口水清彻,色白不稠,时多时少,断断续续,面黄神倦,形体消瘦,四肢欠温,食欲不振,小便清长,大便不实,唇舌色淡,苔白,脉沉弱无力或迟,指纹淡红,或隐而不显。
小儿流涎病因分析与诊断
脾胃积热流涎与脾胃虚寒流涎:二证虽均为流涎,但一为积热,一为虚寒,是辨证关键。脾胃炽热,热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廉泉开则不能制约其津液,故流涎不止。内热炽盛,消烁津液,流出之涎粘稠,口渴思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或臭秽,热灼肉腐则口舌生疮。脾胃虚寒流涎系由中阳不振,健运失常,统摄无权,不能收摄津液,则流涎不止,涎水清彻,色白不稠,面色苍白,四肢欠温,食欲不振,小便清长,大便不实等均为中焦虚寒之象。
小儿流涎艾灸疗法
取中脘、廉泉、涌泉、脾俞、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
注:隔两层以上衣服灸,夏天施灸,也必须隔两层以上布灸,温度46~50度即可。 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每日灸1~2次,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
【按语】
艾灸对小儿流涎症有效,但施灸时很麻烦,需要父母有耐心。
【案例】
患儿,男性,1岁零2个月。
流涎半个月,无其他异常。嘱其父母用艾条悬灸:身柱、神阙、廉泉各10分钟。灸完第二天,流涎减少;连续灸3天,流涎止住,停灸。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