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下脘穴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病症腹痛、腹胀、食谷不化、呃逆、腹泻等胃肠病证
下脘(Xiàwǎn)
【所属经络】
任脉
【国际代码】
RN10
【特定穴】
任脉、足太阴经交会穴
下脘,任脉腧穴,是足太阴、任脉之会。下,下部也。脘,空腔,空管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上部经水在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则继续循脉而下行,如同流向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
下脘穴的准确穴位图
【取穴位置】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解剖位置】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取穴法】
第1步:仰卧位;
第2步:沿前正中线向下触摸,找出胸骨体与剑突间行成的凹陷,即胸剑联合;
第3步:将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分为4等分;
第4步:该连线的下1/4与上3/4交点处,即为本穴。
下脘穴的功效作用
【主治病症】
①腹痛、腹胀、食谷不化、呃逆、腹泻等胃肠病证;②痞块。
【功能主治】
功能:疏导水湿,下脘穴有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的作用。
主治:治腹坚硬胀,食谷不化,痞块连脐上;呕逆,泄泻;虚肿,日渐消瘦。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扩张,肠炎。
【艾灸参数】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30-70分钟;温度:38-50℃;
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
艾炷灸时间:5-7壮。
【刺灸法】
一般直刺0.5~1.0寸,孕妇慎用;直刺1~1.5寸。
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
【经验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溃疡、肠炎、痢疾等。灸下脘、天枢、照海主治痢疾。里急后重;配中脘主治腹坚硬胀、痞块。
穴位配伍
下脘配足三里,有行气降气,宽中醒脾的作用。主治食饮不化,入腹还出。
下脘配中脘,有和中健胃,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腹坚硬胀,痞块。
下脘配陷谷,有行气和胃的作用,主治肠鸣,食谷不化。
下脘配足三里、肾俞、膈俞、中脘、脾俞,治反胃。
下脘穴配中脘、内关、足三里治胃炎,消化不良。
下脘配内关、足三里,治呕吐、腹痛。
下脘配足三里,点刺四缝,治小儿疳证。
下脘穴配梁门治消化道溃疡。
下脘穴配关元治大便带血。
下脘配天枢、上巨虚,治便秘。
下脘配天枢、足三里,治腹泻。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