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中脘穴属任脉,也是胃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是小肠经、三焦经、胃经、任脉的交会穴;单穴,可针可灸(孕妇慎针)。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食物中毒、
中脘(Zhōngwǎn)
【所属经络】
任脉
【国际代码】
RN12
【特定穴】
胃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任脉、手太阳、少阳
中脘穴属任脉,也是胃的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是小肠经、三焦经、胃经、任脉的交会穴;单穴,可针可灸(孕妇慎针)。
中脘穴的准确位置图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即:从心口窝到肚脐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窝到肚脐眼中央)。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取穴法】
第1步:仰卧位;
第2步:沿前正中线向下触摸,找出胸骨体与剑突间行成的凹陷,即胸剑联合;
第3步:胸剑联合与脐中连线的中点,即为本穴。
中脘穴的功效作用
【功能主治】
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主治病症】
①胃痛、腹胀、呃逆、吞酸、泄泻、黄疸等脾胃病证;②癫狂,失眠,脏躁;③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艾灸参数】
隔物灸仪艾灸时间:40-200分钟;温度:38-52℃;
艾条悬灸时间:10-20分钟;
艾炷灸时间:5-9壮。
【经验应用】
①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食物中毒、癫痫、精神病、神经衰弱等。配天枢、足三里、内庭主治霍乱吐泻;配足三里主治脘腹胀痛。
②《马氏温灸法》:中脘的主治已不胜枚举,简言之,灸中脘有清除胃肠瘀滞,开启、强壮脾胃之效用。肠胃清则五脏六腑之瘀滞有倾泄之途,脾胃健则五脏六腑生化有源。因此中脘实为调理一切慢性病之必要灸穴,急症亦多用。
《针灸资生经》:凡脾疼不可忍,饮食全不进者,皆宜灸。
【穴位配伍】
配百会、足三里、神门,治失眠、脏躁;
配膻中、天突、丰隆,治哮喘;
配梁丘、下巨虚,治急性胃肠炎;
配肝俞、太冲、三阴交、公孙,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配上脘、梁门,治胆道蛔虫症;
配气海、足三里、内关、百会,治胃下垂。
中脘穴按摩
【养生保健】
经常按摩这个穴位能够很好的控制食欲,避免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具有很好的减肥作用。另外还具有促进肠胃蠕动的功效,这样能够帮助身体快速的排出多余的脂肪还有废弃物,起到排毒养生的效果。
中脘穴是身体中一个重要的交汇穴道,是身体中不同静脉所交汇在一起的一个穴道,其中包括了任脉、小肠经还有足阳明胃经等等,这些都会在中脘穴中出现交汇。由此可见,中脘穴对于我们身体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常按揉中脘穴可消除眼袋、美容、帮助消化、治疗胃肠疾病等。
按摩方法:
点揉法:伸出双手的食指、中指四根手指,四指并拢,点到中脘穴上,用力向下点,力度以自己能够承受为准,坚持10秒钟,松开,然后再点,再松开,直到症状减轻。
掌揉法:用手掌掌心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按揉。中医讲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一般是指肚脐周围,此处不必考虑顺逆补泄。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