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主治肝胆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以下详解足厥阴肝经穴位图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
足少阳胆经
足少阳胆经简称胆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共四十四穴,原穴为丘墟穴,络穴为光明穴,少阳是阳气初生的经络,所以他能治疗发热病,主要大致在足部...
手少阳三焦经
三焦对脏腑起着重要的联络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主要是原气及水液。古人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循行方向是从胸走手,上接足太阴脾经,下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联系的脏腑器官是心、小肠、肺、目系、食管、喉咙。主治心痛、...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起始于足底涌泉穴,由足内踝向上沿下肢内侧后缘抵于尾骨端下的长强穴,贯脊柱络于膀胱,分支由肾向上过肝膈入肺,穿喉抵于舌根两旁;另...
手厥阴心包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共有67个穴位,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病症及本经所过部位的...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尺侧端,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到达...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分布于人体侧胸腹部、下肢内侧前缘及足大趾内侧,循行21个穴位,首穴为隐白,末穴为大包。其中有11个穴位在下肢内侧面和足部,其余10个穴...
足阳明胃经
手阳明大肠经
大肠的病变多与津液有关。如大肠虚寒,无力吸收水分,则水谷杂下,出现肠鸣、腹痛、泄泻等。大肠实热,消烁水分,肠液干枯,肠道失润,又会出现大...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转回经胃、肺、咽喉横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向下,经肘、腕出于大指末端。手太阴肺经分布于人体胸前、上肢内侧...
十二经络图
来源: 十二经络 53 ℃ 作者:大圣

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十二经络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十二经络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