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入上齿,还出夹口绕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耳前发际至额颅。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络脾宫。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人体头面、胸腹、下肢外侧前缘及第2趾和大趾,循行45个穴位,首穴为承泣,末穴为厉兑。其中有11个穴位在头面颈部,19个穴位在胸腹部,其余15个穴位则分布在下肢前外侧和足部。
1、穴位图:(共45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足阳明胃经起始于头部鼻旁,循行经额颅中部、颈部,进入锁骨上窝部,再向下经胸、腹、下肢到达足尖。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图
2、经脉循行:起于鼻翼两侧(迎香)上行到鼻根部与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处,再向后沿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上关,沿发际,到达前额(前庭)。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过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盘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挟剂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
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足阳明胃经歌诀
足阳明胃经循行歌
足阳明胃鼻旁始,沿眶下缘人上齿,环绕口唇向上走,沿下颌角到额头,下行经脉出下颌,沿喉进入锁骨窝,穿膈属胃络脾脏,外支经乳夹脐旁,另支出胃腹内走,两支相会腹股沟。
下行走于大腿前,经过髌骨胫外缘,行于足背止二趾,膝下三寸又分支,一支中趾外侧缘,另支进入大趾端。
足阳明胃经歌诀
足阳明胃经经穴歌
阳明起承泣,四白巨醪地,大迎颊车关,头维迎水气,缺盆气房屋,膺窗二乳不,承满梁关门,太乙滑门顾,天枢外陵巨,水道归来气,
碑关伏免阴,梁丘犊鼻里,条口二虚中,丰隆解溪冲,陷谷与内庭,历兑胃经终。
注解:
地指地仓;关是指下关;迎水气是指人迎、水突、气舍。气房屋是指气户、库房、屋翳。二乳是指乳中与乳根;不是指不容;梁关门是指梁门与关门;滑门指滑门肉;巨是指大巨;气是指气冲;阴是指阴市;里是指足三里;条口二虚中是指条口位于上下巨虚中间,三穴的顺序为上巨虚、条口、下巨虚。冲指的是冲阳。
3、主要病候: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部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
【主治病症】
头面五官病症: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鼻出血,耳聋,耳鸣,咽喉肿痛。
呼吸道病症:咳嗽,气喘。
胃肠道疾病:呃逆,胃痛,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便秘。
经脉循行处不适:颈项强痛,胸胁痛,乳腺炎,小腹胀满,下肢麻木、疼痛。
4.常用腧穴:
图3四白、地仓穴图4大迎、颊车、下关、头维穴
四白ST2
位置: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分布着面神经分支,正当眶下神经处。
地仓ST4
位置:口角旁0.4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面动、静脉。分布着面神经分支,眶下神经分支,深层为颊神经的末支。
大迎ST5
位置:下颌角前下面1.3寸,闭口鼓腮,当下颌骨边缘出现一沟形处。
血管和神经分布:前方有面动、静脉。分布着面神经和颊神经。
颊车ST6
位置:下颌角前上方1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处。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咬肌动脉。分布着耳大神经、面神经及咬肌神经。
下关ST7
位置:闭口,鹤弓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处。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面动、静脉,最深层为上颌动、静脉。分布着面神经鹤支及耳颞神经分支
头维ST8
取穴:在额角发际,神庭穴旁开4.5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分布着耳颞神经之分支及面神经颞支。
屋翳ST15
位置: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紫宫穴)旁开4寸,位锁骨中线上。
血管和神经分布:血管分布同库房。正当胸前神经之胸大肌分支处。
图5天枢穴图6犊鼻穴图7足三里穴
天枢ST25大肠募穴
位置:脐旁2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分布着第十肋间神经分支
伏兔ST32
位置:伸膝时,在髂前上棘与外膝眼的连线上,距髂骨上缘6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旋股外侧动、静脉分支。为股前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处
犊鼻ST35
位置:屈膝时,当髌骨下缘,髌韧带之外侧凹陷处。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分布着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
足三里ST36合穴
位置:在犊鼻直下降寸,于胫骨前缘旁一横指,凹陷处取之。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胫前动、静脉。分布着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分支,深层为腓深神经。
[附注]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上巨虚ST37大肠腑下合穴
位置:足三里穴下3寸,胫骨前肌上,当胫腓两骨之间。
血管和神经分布:血管、神经的分布同足三里
下巨虚ST39小肠腑下合穴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之中央再下一1寸处,当胫腓两骨之间,距胫骨前缘约0.5寸,在犊鼻下9寸,条口穴下1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胫前动、静脉。分布着腓浅神经分支及腓深神经。
丰隆ST40络穴
位置:外踩上8寸,条口穴外1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腓浅神经
解溪ST41经穴
位置:在足踩关节的前面,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当趾长工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陷中取穴。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胫前动、静脉。分布着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
内庭ST44荣穴
位置:在第2、3趾趾缝间,当趾蹼缘的后方取穴。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足背静脉网。当足背内侧皮神经外侧支分为趾背神经处。
厉兑ST45井穴
位置:第2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趾背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分布着腓浅神经的趾背神经。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