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足太阳膀胱经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共有67个穴位,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病症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髆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本经自内眼角(睛明)起始,上向额部(神庭),在头顶与督脉相会(百会)。
足太阳膀胱经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共有67个穴位,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病症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
1、穴位图:(共67穴)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玉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劂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缪→次缪→中缪→下缪→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神堂→意喜→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足通谷→至阴
2、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上额交会于巅顶(百会)。
巅顶部支脉:从头顶到颞颥部。
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沿肩胛部内侧,挟脊柱,到达腰部,从脊旁肌肉进入体腔联络肾脏,属于膀胱;
腰部支脉:向下通过臀部,进入腘窝内;
后项部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经过臀部下行,沿大腿后外侧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疟窝中。从此向下,出于外踝后,第五跖骨粗隆,至小趾外侧端(至阴),与足少阴经相接。
足太阳膀胱经主治
3、主要病候: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见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衄,头痛,项、背、臀部及下肢循行部位痛麻等。
4、常用腧穴:
睛明BL1
位置:在目内眦角上0.1寸处。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内眦动、静脉,深层上方为眼动、静脉本干。分布着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动眼神经和眼神经。
攒竹BL2
位置:眉毛之内侧端,当眶上切迹处。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额动、静脉。分布着额神经内侧支。
天柱BL10
位置:在斜方肌起部,项后发际内,大筋外廉陷中,哑门穴旁开1.3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枕动、静脉干。分布着枕大神经干。
风门BL12
位置: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着第2、3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铡支。
肺俞BL13背俞穴
位置: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着第3、4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
心俞BL15背俞穴
位置: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着第5、6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
肝俞BL18背俞穴
位置: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着第9、10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铡支。
脾俞BL20背俞穴
位置: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着第11、12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
肾俞BL23背俞穴
位置: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第2腰动、静脉后支。分布着第1腰神经后支外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附注]实验观察针刺对正常人水负荷后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多数情况下,针刺肾俞或京门穴时可抑制肾脏的泌尿功能。
图4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穴
次缪BL32
位置:在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与督脉之间的中点。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为第2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会阳BL35
位置:在尾骨两侧,臀大肌起始部,督脉旁0.5寸取穴。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分布着尾神经。
承扶BL36
位置:在臀大肌下缘,当臀沟中点取穴。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与坐骨神经并行的动、静脉。分布着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
膏肓BL43
位置: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肋间动脉后支及颈横动脉降支。分布着第2、3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肩胛背神经。
昆仑BL60经穴
位置:在足外踝之后侧凹陷中,当外踝与跟腱之中。
血管和神经分布:有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分布着腓肠神经。
至阴BL67井穴
位置: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
局部解剖:有趾背动脉及趾底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分布着趾底固有神经及足背外侧皮神经。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