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艾灸后排火热邪毒的反应多表现为癌痒,痈肿,发热、出现类似湿疹且伴有奇痒,面部或身体出现丘疹或好久以前长过脓包,而现在又开始了,有的人还有大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出现
第四节灸后调理与调养
一、瘢痕灸的灸后处理
(一)灸疮的处理
灸疮是化脓灸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灸疮发或不发与疗效有密切关系。凡用艾炷行瘢痕负者,务必使其发灸疮。古代中医应用瘢整灸养生保健治疗疾病。负疮的处理可以参考以下三点。
1.发灸疮
施灸后,施灸的部位一般在7~10天内开始化脓,也就是所谓的“发灸疮”,1个月左右免疮自愈,如超过10天不化脓,那就是灸疮不发,这种情况下,疾病症状未完全消失者可以采取辅助手段促使化脓,常用方法有两种。
(1)利用发物辅助化脓:在灸后十天内吃鸡肉、羊肉、鱼或豆腐等发物帮助化脓,不过要注意,化脓后则禁食发物及姜等刺激性食物。
(2)利用艾条灸辅助化脓法:利用艾条灸重复施灸帮助化脓,每施灸穴位灸10分钟。每日施灸1-2次,连灸2-3天即可化脓。
2.洗灸疮
在灸疮发作后,有时候会出现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的情况,古法常用鲜柏白皮.鲜柳白皮、当归、雍白、生地黄、黄芩,竹叶等药,选取一二味,煎汤熏洗。
3.贴灸疮
艾灸之后,通常会贴清水膏,它不仅能保护灸处,而且能够促使灸处化脓。但对毛发部位、指齔端,-般不需化脓,如疝气灸独阴,大敦:头晕灸百会:鼻炎灸上星。病在皮部亦不必化脓,如灸疣,带状疱痧等,灸后就不必贴膏药。
(二)灸疮不发的处理方法
如果灸疮干燥,不化腺,无分泌物渗出。古人称为“灸疮不发”,往往说明收效不大或无效。《资生经》云:“凡着艾得疮发所感即差,不得发,其病不愈。”古法有用葱煨,热熨,或用补气益血方剂。但都比较费事。明代高武云:“予尝灸三里各七壮,过数日不发再各灸二壮,右足发,左足不发,更各灸二壮遂发,亦在人以意取之,若颇其自然则终不发矣。此人事所以当尽也。"说的是如果遇灸疮不发,可在原处再加添数壮接着灸,这是最为简捷可用的方法。
(三)通过观察瘢痕看疗效
灸疮愈合后形成的痴痕可不仅仅是一道伤地,还是观察疗效的一种标志。《外台秘要》卷十八记载:“候灸疮差后,愈色赤白,平复如本,则风毒尽矣。若颜血青黑者,风毒未尽,仍灸勿止。”如果癞痕上有坚硬的疙將或者是呈现紫暗颜色,说明病根未除,还要继继在原处施负。如果瘢痕颇色灰白、平坦、柔软,就说明已经达到了治疗的效果。
灸后的排病反应
(一)艾灸后的排病反应
在负疗过程中,即使没有外界环境的诱因,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种种不适反应。如浑身发冷,出冷汗,冒臭气。吐痰诞,腹痛,腹润等现象。甚至有很多人会发现,自己多年前有过的病症会重复多次出现,有的还会出现病未愈,病情反而加重的情况,由于这些不适反应与患者的病情有关,所以我们把这些不适反应统称为排病反应。出现这种情况,不要害怕,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病邪在我们体内寄居了很久,并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就范。当你通过艾灸的方式激发了人体的正气想把邪气赶出体外时,那么邪气会顽强抵抗,这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当然就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通过艾灸使体内侵慢累积了足够多的正气时,这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二)艾灸后的排风寒反应
艾灸后大多数人都会出现风寒外排的反应。表现多为打喷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关节痛、矢气(放屁)等形式,有的人还会感觉从头顶成者四肢末端向外冒凉气,更有甚者觉得全身或半身发冷,盖两床厚被都无济于事,测体温却正常,这些反应持续时间多为--两天或五个月不等。
(三)艾灸后的排痰湿反应
艾灸后排痰湿多的反应多以咳吐、病多、呕吐、披诞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胶凉样黏欄粪便为主,而且还会出现头面、四肢浮肿,半侧身体乃至全身浮肿,摔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黏汗。而继续灸时,灸感可由最初的迟钝型转变成了敏感型。
(四)艾灸后的排郁气反应
有些人艾灸之后会出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感觉悲伤或委屈易哭等情绪变化,这是体内郁气外排的反应,同时还多伴有打呃逆,肛门排气,肝胆区和反射区酸痛等反应。尤其是性格内向而又心胸狭窄的女性病人多有此类反应,反应持续时间一般数小时或者1-3天,还有少数患者可达数月之久。如果出现委屈、易哭的情绪反应时,最好是随时随地大哭一场,如果觉得不好意思,可找一旷野无人的地方放声痛哭,大声喊叫,尽量将这种情绪发泄出去,直到心情舒畅为止。
(五)艾灸后的排火热邪毒反应
艾灸后排火热邪毒的反应多表现为癌痒,痈肿,发热、出现类似湿疹且伴有奇痒,面部或身体出现丘疹或好久以前长过脓包,而现在又开始了,有的人还有大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出现这些反应不必担心,等身体把火热邪毒彻底地排除干净后,就会消失。
(六)艾灸后的排瘀血反应
艾灸后排除体内瘀血,则根据察阴的不同部位,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如果瘀血瘀阻在体表经络中,会以瘀斑的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肠则会以深褐色或酱黑色类便排出:瘀阻于心肺部则多以痰中带血丝血块为主排出:瘀阻于胞宫内则多随经血排出,甚至里面会出现组织包块或烂肉,有待疮的人会暂时出现便血的现象,颜色暗深,不过不用担心。
(七)如何面对艾灸后产生的反应
艾灸后会出现很多灸后反应。对于这些反应,我们需要认真鉴别。首先要弄清楚这些反应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发现没有外界诱因诱发,纯属艾灸治疗中出现的反应,那么则可以认
定此反应属于排病反应。在治疗期间每出现-一种排病反应,体内就会减少-一种病邪,因此对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排病反应,应采取忍耐和平静态度以及乐观的心态顺其自然地对待,以迎接疾病去根之日的来临。最好不要用药物控制,以免降低治疗效果或出现不良反应,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消炎止痛药或激素类药物。
当然。这个过程还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完成,对于过激烈的反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
三、灸后反应的应对
(一)灸后失眠的处理
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人在艾灸后都会出现睡眠状况的变化。有些人先是浑身无力,嗜睡,之后连续失眠数天,失眠时也没有疲乏无力。头脑昏沉、不思饮食的感觉。有些人是先失眠数天之后变得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后的结果都是睡眠恢复正常。
如果出现失眠反应,连续多日每夜只能睡3~4小时。只要第二天体力精力都无多大变化,就不必有意强追自己非睡不可,更不能吃偏眠药强迫自己入睡,应采取忍耐的态度。当度过反应期之后,睡眠会自然恢复正常,神经系统功能也会得到进一一步的提高。
(二)灸后发热的处理
艾灸后常会出现发热反应,这表示人体的气血旺盛,体质增强,是机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一般高热反应的体温在39-40C,反应持续时间一周左右,也会出现少数低烧患者,体温在37.5-38C之间时,反应持续十几天甚至一至两个月。
如有的病人实在痛苦难忍,或发高热持续时间过长不退,可用刺血、拔罐,刮痧等方式来缓解。这些方法都是在给病邪以出路,是因势利导之法。而乱用清热消炎药,激素药等会使病邪内敛,与十分难得的摔病机会失之交臂。
(三)灸后皮肤潮红的处理
艾灸后有些人身体会出现类似过敏的现象,比如皮肤潮红,或者出现很多红修现象。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真阳元(驱赶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如果此时停止艾灸,病邪还会自表入里,侵蚀睡腑。如果此时皮肤反应严重,可以用放血疗法使邪出有门。可以在大椎.足太阳勝胱经的腧穴还有委中穴放血,给病邪以出处。
(四)灸后上火的处理
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比如口千舌燥,这也是艾灸的一一种反应,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阳不胜阴,这时要多喝白开水。此时患者会觉得喉咙异常千痛,这是病邪(寒邪)逐渐外发时的必然症状,病邪被驱赶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所谓的炎症。这时候F万不要认为是灸过火了,立即停止治疗,那样会使得功亏一资,不能够彻底地驱除体内病邪。
当然由于体质和病状不同,必要时可以延长间隔时间,如发生口揭、便秘、尿黄等症状,也可以服中药加味增液汤。处方:生地黄15克,麦冬15克,玄参15克,苁蓉15克。水煎服。(五)灸后过敏的处理
采用艾灸疗法,有时可以诱使机体出现程度不等的过敏反应。虽然预后一一般良好。但有时也可出现较重的症候,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本身具有过敏体质。
临床表现以过敏性皮疹最为常见:局限性(穴位周围区域)的红色小疹,或全身性的风团样丘疹,浑身发热,瘟痒难忍;重者可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甚至面色苍白,大汗淋离,脉象细微。
怎么预防过敏呢?在灸前要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特别对艾灸有无过敏史。易过敏体质者,应慎用艾灸疗法。艾灸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先兆时,应立即停止艾灸疗祛。
当有局部或全身过敏性皮疹者,--般于停止艾灸后几天内自然清退。在此期间宜应用杭组胺,维生素C等药物,多饮水。如兼发烧,奇癉,口千.烦躁不安等症状时,可适当应用皮质类激索,如泼尼松,每日服20~30毫克。
四、灸后调养
(一)灸后调养的要求
艾灸疗法是个长期持久的治疗过程,醫要相当的毅力和耐性,而灸后调养也是艾灸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免祛的补充。所以要重视灸后调养,不要以为艾灸之后百病全无,而让疾病有可乘之机,卷土重来。
古人善用瘢痕灸,灸后对病人的精血津液多少会有些影响,故重视灸后调养;现在人们喜欢用温和灸法,负后一般没有不适的感觉,不需要特别调养。个别体质虚弱患者,灸后可能出现低热、口千、疲劳等不适的感觉,这时也不用停灸,继续施灸,这些症状即可消失。如这些不适感觉较重,且出现口渴、尿黄、便秘等症状,可以加味增液汤(生地黄、麦冬,玄参,肉苁蓉各15克).即可消除。
《针灸大成.灸后调摄》中记载了古人对灸后调养的观点:“灸后不可就饮茶,恐解火气:及食,恐横经气:须少停二时,即宜入室静卧,远人事,远色欲,平心定气,凡百事俱要宽解,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饱、受热、冒案。至于生冷瓜果,亦宜忌之。惟食茹淡养胃之物,使气血通流,艾火逐出病气。若过厚毒味,酗醉,致生痕挺,阻滞病气矣。鲜鱼鸡羊,虽能发火,止可施于初灸,十数日之内,不可加于半月之后。”
(二)灸后化脓期如何调养
在化脓灸后的化脓期间,调养是非常重要的。灸后要多休息,在两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同时要注意避免灸疮受到摩擦和受压,发痒难耐时也不能搔抓。在化脓期间不要吃发物,如鱼、蟹、虾、鸡肉、羊肉,及生姜、酒、辣椒之类刻激性食物,以免灸疮发痒。在化脓期间要禁行房事。也不要游泳,擦浴时不要伤及施灸处。负疮过大,疼痛较厉害,可以选用一些外用治费伤的药物。
(三)灸后睡眠起居的调养
艾灸后可能会对睡眠起居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人会出现失眠症状,但--般来说,虽然失眠觉少,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所以不必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做眠药来谈够睡眠的时间,主要还是看精力是否充足。同时还要注意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饮食正常有节制,这样有助于疾病的祛除。
(四)灸后饮食的要求
至于艾灸后的饮食调养,精代的《养生三要》中有记载:“灼艾后,惟节饮食三字为首务,不可饕醫厚味,致伤胃气。今之人一-经灼艾,便以食不胜人为忧。其始也胃气未伤,犹能勉力啖嚼,数日后胃气被伤,即胀满不能食,不泻则吐,不吐则疟与痢,所从出矣。且自不思自贻伊戚,而犹咎施艾者之无功,良可笑也。“这里讲的就是艾灸之后要节制饮食,不要因担心饮食不足补充不了曾养而大吃大喝,从而导致胃气损伤,产生腹胀腹泻的症状。
(五)灸后体育锻炼
艾灸不可能几次就会有明显的效果,需要长期的坚持。尤其是在艾灸两个月左右的阶段,往往会出现类似瓶颈期,感觉好像没有什么效果。在这个阶段,一-定要配合锻炼,因为这个时期是阳气的升发期,但是单纯使用艾灸是不能达到阳气升发的作用,人体内的阳气和阴邪还在较量着,需要用体育锻炼来配合,就像给艾灸加了-把火,病邪自然容易就范。这个时期要多到户外运动或徽步,还要保持心情愉悦,要每天至少保持30分钟的馒炼,才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六)灸后性生活
艾灸之后尽量不要马上过性生活,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要按实际情况来定。如果只是保健灸,通过艾灸温阳补气,强壮身体,是可以过性生活的,但要适度;如果有病在身,为了疗疾而使用艾灸,最好禁忌性生活,因为治疗疾病需要足够的元气:如果想怀孕,最好灸后24~48小时再间房,这个时候,子宫和输卵管的环境更加适合受精卵的着床和存活生存。
(七)艾灸洗浴
凡非化脓灸,艾灸后是可以马上洗手、洗澡的,但水温要高于体湿,40C左右即可。但是最好等20~30分钟后,这时经络基本已处于灸后的修整状态,灸后的热度也逐渐地挥发和利用,此时在用热水洗澡会感觉很舒服。如果不是风湿类疾病,寒性疾病,产后风疾病,灸后30分钟可以着凉水,但是,原则上不要急于用冷水。
如果是化脓灸有负疮,则应避开疮面,当心不要洗脱负癫。如果长期直接灸,有结癲、疮面、渗出物,则应避开这些部位,勿过多洗操,只可冲洗或擦洗,不用泡澡。或用创可贴盖上再洗,或用消炎油抹上一层以保护灸面等。
推荐阅读
葛洪著作《肘后备急方》灸法理论,给屠呦呦灵感,促使其发现了青蒿素,为人类作出了重大医药学贡献。为记载古代针灸治疗的早期文献之一,内容丰富。 ...
灸法秘传清朝书籍,传自四川的高僧,最该一读。但是是文言写的,一般人看上去费劲。能够选读贾丙顺的灸法秘传白话注释。 ...
阅读全文>>
2021-09-16 12:31:24
艾灸历经中日韩等國家老百姓的应用,和长期的考验,假如确实沒有实际效果。艾灸新手入门,找一些艾灸的有关材料看一看,学习培训完对亲人健康保健也是有非常好的功效。...
阅读全文>>
2021-09-16 12:02:10
艾灸的起源,艾灸的形成与发展,艾灸在中医学上的地位,艾灸的功效与机制,艾灸的指导理论、艾灸的作用机制、艾灸的具体功效和艾灸的好处...
阅读全文>>
2021-08-29 18:30:03
葛氏隔物灸对后世灸法影响很大,隔物的品种不断扩展,治疗病种日益广泛,隔物灸具有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而且施灸时火力温和,没有灼痛,患者易于接受,现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阅读全文>>
2019-12-24 23: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