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十二总穴是对四总穴的升华与拓展。有了它,身体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病症,统统可以找到针灸治疗方案。头颅太冲求,颜面合谷收;颈项寻列缺,腰背委中求;胸胁寻内关,肚腹三
大家最熟悉的恐怕是四总穴,那么十二总穴指的是什么呢?十二总穴是对四总穴的升华与拓展。有了它,身体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病症,统统可以找到针灸治疗方案。
十二总穴
【十二总穴诀】
头颅太冲求,颜面合谷收;
颈项寻列缺,腰背委中求;
胸胁寻内关,肚腹三里留;
小腹三阴交,四肢在外周;
昏厥井出血,急救找水沟;
脏腑八脉求,阴阳飞龙收。
1、头颅太冲求
太冲穴,乃肝经原穴,五行属土。肝经上达巅顶,肝在八卦属巽卦,位东南,称地户,所治病从头目、咽、两胁、小腹、股内、下肢到足部。在太冲与行间之间连线的中点,有穴叫头痛穴,治一切头痛。
2、颜面合谷收
阳明大肠经上行入齿,夹鼻旁,在迎香穴交胃经,故治疗对侧牙疼、鼻塞、面部口腔病等。大肠与肺相表里,五行配金,大肠阳金,归乾卦,配天,司卫气开阖,故合谷为解表之要穴,采用合谷穴浅刺针法。
治牙疼,配患侧翳风;鼻塞,配迎香、上迎香;鼻炎,再加印堂、百会;眼疾,配外关、眼部穴;口腔问题,配外劳宫。配足三里、百会,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与太冲配,名开四关。合谷旁第二掌骨桡侧,分部人体全息穴,治全身病;合谷向腕方向有灵骨穴,大白(三间),二穴相配治疗右寸脉不及的坐骨神经痛。灵骨补肾,补阳要穴。
3、颈项寻列缺
列缺是大肠经与肺经的络穴,与合谷配治感冒,配三商、鱼际治喉咙痛有痰。从上肢全息元来看,列缺横向位于颈部,纵向位于人体前正中线,所以治颈部病,也通任脉。
治颈肩痛,后溪透中渚,列缺配阳陵泉。列缺通任脉,配照海,治慢性咽炎,加咽炎穴(劳宫稍下方痛点)。
4、腰背委中求
腰背为太阳经与督脉循行之地,委中穴为足太阳经合穴和下合穴。外感寒湿腰痛,合谷、委中、昆仑浅刺解表,若不解,飞龙通督,立愈。
扭伤岔气腰痛,手腕有多个穴位,都可治疗,依笔者经验,在立掌时手腕有三筋,外边两筋外缘在腕横纹处,取患侧两穴,从手背向腕方向斜刺,让患者活动,应用几十年,几乎神效。
慢性腰痛,可刺天皇、地皇,并在委中及委中上一、二、三寸,此四穴处点刺放血。肾虚腰痛,可选委中、昆仑、太溪、肾关。
5、胸胁寻内关
内关是厥阴心包经的络穴,通阴维脉,善调胸胁气机不畅,也调胃气不舒,多配公孙;与外关相对,二穴多用透针。
内关是治疗心脏病必用穴,善调心律失常,多配第二掌骨心穴、左天宗穴。
个人经验:治疗心部疾患多左部取穴;治胸胁部岔气,配患侧青灵穴,效果很好。在内关稍上方,约小臂腕肘纹连线下三分之处,有穴名降糖穴(浅刺),可降血糖。
6、肚腹三里留
足三里为公认的长寿穴,腹部疾病皆可用。
内关、公孙、足三里相配,就是简易中土斡旋方,加天枢则更妙。胃痛呕吐配内关,腹部酸痛多配阳陵泉。
治胃病时,可配第二掌骨中点胃穴、口角下一寸胃穴和耳部胃穴。腹泻配止泻穴(脐与耻骨连线中点)、足临泣与地五会之间止泻穴;中气下陷可配合谷、灵骨、百会或升提穴(平衡穴)。
7、小腹三阴交
三阴交是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相交处,善治小腹疾病,一切妇科病必选。痛经,单取即效,也可配女福穴(丘墟穴稍下方)、膻中;崩漏,配地机、隐白、断红。
普通泌尿系感染,可选三阴交,配列缺、中极;前列腺疾病,可选三阴交、中极、曲骨和曲骨旁一寸两穴。
8、四肢在外周
此指左手对应右足,右手对应左足,左肘对应右膝,右肘对应左膝,在相应穴位或位置找痛点取穴,治疗四肢病疗效好。
举例,如在手大拇指,指掌关节赤白肉际踝穴,交叉治踝扭伤,效果好。
9、昏厥井出血
任何原因的昏厥,手十二井穴刺出血,立即清醒。也可加刺耳垂、耳尖出血,然后送医院检查治疗。
笔者治疗小儿高热惊厥,刺血后立醒。个人体会此法对昏厥实证、中风闭证更适合。
10、急救找水沟
此法用于阳虚脱证,症见脉微欲绝,冷汗淋漓,可配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环跳、足三里、合谷。也可配合独参汤急救。
11、脏腑八脉求
《标幽赋》云:“阴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后世又称四阳同治与四阴同治。
在传统配穴基础上,结合个人经验和其他老师的研究成果组成了新的配穴,兹介绍如下。
公孙内关胃心胸,三里中脘配亦同。
逆气上冲发奔豚,中寒神阙艾灸用。
列缺头项配照海,咳喘呃逆咽干痛。
淋证经带失眠症,太溪阴陵中极从。
后溪申脉头项背,四肢关节腰与腿。
背四关穴落百会,寒甚太阴针法随。
外关临泣寒热证,头面五官股节痛。
利胆调经治乳痫,液门大陵离卦生。
12、阴阳飞龙收
可以调节阴阳,疏通十二经脉,培育元气。其中,飞龙通督,主要有补气补阳之功,适用于虚寒证、气虚证、中气下陷证、髓海不足证;潜龙入海,适用于阴虚阳亢证,治疗失眠、情志病等;五气朝元,主要补阳、补气;天门地户,适用于情志病、气致病,重在调理脾胃。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