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井穴是若隐若现的源头,荥穴刚形成水流,输穴像沟渠,经穴像奔腾的江河一往无前,合穴像江河分流入海。这就是岐伯讲给黄帝的经气「所出之处」。
追本溯源重新认识一下什么是五输穴?《黄帝内经》是通过黄帝的一次提问推出「五输穴」概念的。
《内经》如何介绍五输穴
「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
首先,黄帝已经知道,五脏六腑的气是会借由一定的线路浮出到四肢和体表的(正如血液会通过血管到达全身一样),这是脏腑统摄全身的基础。
但黄帝想听岐伯讲一讲气浮出后的具体情况:哪里出入,哪里停留,哪里较多,哪里较少,总体路线怎样。「所出之处」,意为经气浮出部分的处所。
「歧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而后,岐伯准确地解答了黄帝的问题:五脏都有自己的五输穴,共25个穴位;六腑有六输穴(五输穴加原穴),共36个穴位。经脉共12条,络脉共15条,五脏六腑的气,就是在这71个穴位、27条经络中,上下纵横流走的。
1.井穴
「井」是水井。井穴好像一个开口的小小深井,水(比喻经气)刚刚浮出,藏聚在井下。
井穴处于手足末端,除了肾经在脚心(涌泉穴),其他经脉的井穴都在手指端、脚趾端。
2.荥穴
「荥」是很小的水流,在草丛中游走。《说文解字》:「绝小水也。」荥穴的经气比井穴稍大,并且开始流动。
荥穴处于掌指、跖趾关节的前方。
3.输穴
「输」有运输、灌注的意思,像是把此穴比喻成了人工开凿的沟渠。由命名可以看出,输穴经气的气量骤增,如灌如注,比荥穴要大很多。
输穴也都在手脚上,处于掌指关节和跖趾关节的后方。
4.经穴
「经」最早指织布时的纵线,后来表示纵向之物。如「经纬」「经络」,其中「经」是纵向的,「纬」「络」都是横向的。
此穴以经来命名,是因为它的位置已经来到了腕、踝以上的前臂、小腿处,气是上下垂直而流走的。
5.合穴
「合」指汇合、聚集,经气走到合穴时,已不再是孤单的细流,而是像支流众多的大江,汇合联络,逐渐入海。
合穴位于肘、膝附近,而肘膝以上的经气,如江河连成一片,极其盛大。
可见,井荥输经合是按照经气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顺序来排列的。
井穴是若隐若现的源头,荥穴刚形成水流,输穴像沟渠,经穴像奔腾的江河一往无前,合穴像江河分流入海。这就是岐伯讲给黄帝的经气「所出之处」。
「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这里不禁要问:当黄帝问经气「所出之处」的时候,为什么岐伯先讲五输穴,后讲十二经与十五络脉呢?显然是因为五输穴对我们很重要。所以岐伯接下来讲了上面这段话。
二十七条经络的关键行走路线,都在五输穴。人身365个穴位,最重要的就是井荥输经合了(「一言而终」)。
为什么五输穴最重要呢?我们知道,人的疾病常常与气血的不足和不通有关。不足也好,不通也好,最容易发生的地方绝不是气多的地方,而是气少的地方。
因此,肘膝以下的五输穴,无论是对近处部位气血的调理,还是对整个经络的健康,都有重要的意义。五输穴的经气都走好了,其他地方就很难出问题。
非常实用的「手指抓握养生法」,就是着眼于气血易缺乏的肢体最末端,通过锻炼手部筋骨肌肉和缝隙经气,来支撑整个身体的健康。
经络|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你真的了解吗?
五输穴的用法
五输穴,又叫五行输,是十二个独立又互相影响的五行系统。因此,五输穴的用法与五行学说密切相关,可谓变化万千。常见的有下面几个。
用法一:根据季节选择五输穴
《黄帝内经》上有:「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
用法二:根据病症选择五输穴
《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也就是说,临床上,井穴可用来治疗心胸、脾胃胀满;荥穴可用来治疗热病;输穴可用来治疗体重无力、关节痛;经穴可用来治疗气喘、咳嗽(《难经》有:肺为病,得寒则咳,得热则喘);合穴可用来治疗六腑病症等。
细心的同学可以找到这五类病症和五脏的对应关系。
井穴属木,易克脾土而形成心下脾胃区胀满;荥穴属火,对应身体发热;输穴属土,对应肌肉问题;经穴属金,对应肺的寒热;合穴属水,对应肾失衡时的气逆上冲和泄泻。
用法三:根据五行生克选择五输穴
上面已经提到,五输穴都有自己的五行属性,阴经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阳经的顺序是「金水木火土」,因此有了五行生克这一用法。
如《难经》提倡根据「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理论来选穴。虚证选用母穴,实证选用子穴,也就是「补母泻子法」。
拿已经讲过的肺经来举例,肺属金,所以肺虚、寒的话,就要取太渊(土)来补;肺有实邪、实热,则取尺泽(水)来泄。
肺经的合穴尺泽,是金中的水,金能生水,尺泽又是水穴,因此常用于补肾。
选穴后如何操作呢?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敲击、按揉。教大家一个揉穴的绝招:揉穴时要以最小半径来揉,这样最容易把力度透进去。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