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下肢生疽多因湿热风寒之邪深窜入里,留于筋骨,或肾精亏损,全身和局部抵抗力下降,存在于机体其他部位的邪毒,乘机繁殖,经血循环入骨髂,使经脉被阻,气血不和,血凝毒聚而
下肢生疽概述
下肢生疽指股、胫、膝、踝处的肿溃之症。以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为特点。多因湿热风寒之邪深窜入里,留于筋骨,或肾精亏损,全身和局部抵抗力下降,存在于机体其他部位的邪毒,乘机繁殖,经血循环入骨髂,使经脉被阻,气血不和,血凝毒聚而发为本病。
骨髓炎和下肢生疽
本症在中医文献中根据发病部位不同记载有所不同,如生在大腿外侧的叫附骨疽,生在大腿内侧的叫咬骨疽:生在手、足、腿,膊等处破溃后出腐骨的叫多骨疽。还有股胫疽、穿踝疽以及近代所说的附骨痰、鹤膝流痰、穿拐痰均属阴疽范畴,多发生在下肢骨及关节处的疾患,均属本症讨论范围。本症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
下肢生疽病因与症状
(1)湿热损伤:多见于儿童,尤以10岁以下男孩更为多见。发病部位以胫骨为最多,其次为股骨。起病急骤,先有全身不适,寒战,高热,口干,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滑数,发病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继则患肢疼痛彻骨,而后出现皮肤微红,微热。患处破溃后出脓,脓汁初稠后薄,脓水淋漓,不易收口而成瘘管。此时在患处常可摸到骨髂粗大,高低不平,疮口有朽骨流出。
(2)风寒湿邪:多发于儿童,发病部位同前,初起即有恶寒、发热(亦有少数病例,初无寒热)患肢筋骨隐隐作痛,不红不热,胖肿及骨胀均不明显,舌苔白腻,脉紧数或迟紧。继则痛如锥刺,如皮色泛红,即可溃破,舌苔转黄腻,脉转滑数。(3)肾精亏损:多发于儿童及育少年,患者常有肺痨史,初起外部无明显病变,仅觉患处隐隐疫痛,继而关节活动障碍,病变后期肿处破溃,脓水淋漓不断,久则疮口凹陷,周围皮肤紫胀,形成漏管,不易收口,患肢肌肉萎缩。病久可见全身症状,气血两亏者日渐消瘦,纳食不佳,精神委顿,面色无华,苍白或萎黄,畏寒心悸,失眠,盗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或虚大。阴虚火旺者见午后潮热,头晕耳鸣,口燥咽干,食欲减退,或咳嗽痰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下肢生疽病因分析与诊断
(1)湿热损伤与风寒湿邪下肢生疽,均为附骨深部溃脓,毒气深沉,但两者在病因及早期症状方面各有不同。湿热损伤下肢生疽多因疔疮疖肿或伤寒、麻疹等病后,余邪未清,湿热内盛,其毒深窜予里,留于筋骨,以致经络被阻,气血不和,血凝毒聚而生本病:或由于外来跌打损伤,尤其是开放性骨折,局部骨髂受损,又因感受毒邪,瘀积化热,以致经络阻塞,凝滞筋骨而生本病。其辨证要点为:初起患肢疼痛彻骨,一两日内即不能活动,而后出现皮肤微红,微热,胖肿和骨胀均明显,化脓时间l个月左右。而风寒湿邪下肢生疽多发于平素体虚者,卫气不固,或因露卧风冷,或因浴后乘凉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袭,阻于筋骨之间,气不得行,阴血凝滞而成。其辨证要点为:初起患肢筋骨隐痛,不红不热,胖肿和骨胀均不明显,继则痛如锥刺,患肢不能屈伸转动,化脓时间约l~3个月。
(2)湿热损伤和风寒湿邪下肢生疽与肾精亏损下肢生疽相比较,三者虽同属阴疽,但病因、症状以及预后均有不同,前两证是由湿热余毒或风寒湿邪以致筋骨间气血凝滞,大多发于长骨的干骺端,很少见于关节,且起病快,初起即有寒热或局部肿胀,或疼痛甚剧,化脓亦较快。而后证,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儿童骨髂柔嫩,或有损伤,则气血失和,痰浊凝聚留于骨骼而致,青年人多因房劳过度,或带下,或遗精,以致肾精亏损乃本证之因,虽亦大多附骨而生,但好发于骨关节。其辨证要点为:初起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均不明显,化脓时间更为缓慢,约半年至一年以上,溃后脓水清稀,淋漓不断,夹有豆腐脑样物质。此外,本症还应与如下病症相鉴别:
①历节风:相当于风湿性关节炎,常波及多个关节,关节肿痛呈游走性,压痛在关节本身,全身症状不如本症明显,有反复发作史。
②骨肉瘤:多发于l0—25岁的青少年,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局部开始阵痛,继而疼痛如钻子钻孔一样不能忍受,夜间尤甚,发热不如本症明显,预后多不良。
下肢生疽艾灸疗法
取命门、阴交、合谷、曲池、太溪、脾俞、胃俞、肾俞、委中、三阴交、血海、足三里、丰隆、按照先灸腰背部穴位再灸胸腹部穴位、先灸头部后灸四肢、先灸上部后灸下部的顺序施灸。让患者取合适体位,使用艾条直接对准穴施灸或者选用适合的灸器进行施灸。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或皮肤出现红晕为宜。每日灸1~2次,一般慢性病需灸三个月后会有所改善或治愈,如作为保健可长期施灸。
最新阅读
湿热体质、艾灸穴位:脾俞:是脾的背俞穴,故脾俞穴是调理脾胃的要穴,除了可用于健脾祛湿外,还善于调理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呕吐、纳呆、水肿等。 ...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之处,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场所。用阳气灸阳位,可治疗五脏六腑虚损。...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9:42
弯腰或是坐着让双腿下垂,用双手同时轻轻拍打双腿,由上至下反复拍打数遍,再用双手握拳置于双大腿和腿肚处,旋转揉动数十次。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30:35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也就是肾经的井穴,而井穴就是源头的意思,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固本扶正、强身健体! ...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6:50
中医治病,不单纯是因病取穴,主要是辩证取穴,你的身体会给出最真实的答案,这个需要自己来琢磨和体会。...
阅读全文>>
2021-12-06 19:23:49